《左傳 哀公元年》:「樹德莫如滋,雲疾莫如盡。」,據說這是成語「除惡務盡」的出處,而除惡務盡通常意指清除壞人壞事必須乾淨徹底。無獨有偶,劉備留給其子劉禪的遺詔也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或許「除惡務盡」向來便是中國人的傳統思想吧,可是工商繁榮、講求實用的現代,這樣的概念還管用嗎?
中國自古以農立本,而稗草一直是農人的眼中釘,專搶稻禾的養份,且繁殖力超強,生命力極堅韌,所以對農人而言,稗草一直是農人除惡務盡的對象。農業時代的善惡是分明的,既然是惡者,當然要除盡啦;可是工商時代的善惡好像越來越不分明了,既不知善惡,該如何除盡呢?比如說,小時候學到的,螞蟻是益蟲,知道社會分工,知道儲備冬糧,是人類學習的榜樣;可是長大後,卻知道螞蟻是蚜蟲、介殼蟲等害蟲的保鑣,反而更像那黑社會裡的人物了,那麼你說到底該不該除呢?
小時候,老師教我們要注重個人衛生,比如說指甲長長了務必要剪;或許是除惡務盡概念的延伸吧,很多人聽從老師的教誨把指甲剪的短短的,這樣就不會藏污納垢啦。可是你知道嗎?皮膚科醫師卻說指甲剪的太短的最易患甲溝炎了;事實上好像也是如此,試問你有得過甲溝炎嗎?很痛的那種。
長大後學工程,教授說工程的概念不是求那百分之百的效果,做到百分之八十比較恰當啦。如果你想達到百分之百的效果,那麼完成最後那百分之二十所需耗費的資源將遠大於前面做到百分之八十所花費的。還有,世上有很多惡好像是除不盡的,比如可惡的蚊蠅蟑螂、害人無數的細菌病毒,就算是科學昌明的現代依然莫可奈何的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