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9日 星期三

文化的厚度

想到文化腦海中便閃過「西風東漸」這回事,彷彿東方文化已然式微,不得不接受強勢的外來文化。或許文化的流傳好像大氣的流動,從高氣壓處流向低氣壓,而東方目前正處於低氣壓壟罩,只得接受高氣壓的西方文化啦。在歷史上,中國也曾多次大量接受外來的文化,觀察其歷史背景就會發現都是處於自身衰弱的時代,比如南北朝時期、五代十國時期、南宋偏安時期、清末民初時期,換句話說就是處於低氣壓壟罩的時期啦。

接受外來的文化有甚麼不好嗎?從歷史的觀點看,每次都出現文化的融合。也就是說外來的文化沒有真正的征服中華民族,反而成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了。務農的人知道,農地如果老是種同一種作物就會發生土地貧乏的現象。善於經營土地的人知道需要施肥(有機肥料)需要輪作;甚至於偶而的淹水帶來了新的土層,好像好處總是多於壞處的。

看過土地斷層吧,地層依著年代一層一層的覆蓋上去,底層的泥土要不是因為地層抬升的作用,大概永不見天日了。文化就不一樣,外來與固有的文化有交流有融合,甚至也有外顯與內斂的作用。這意思就是說文化是活的,不必擔心被覆蓋的問題,經過一番消化之後,有內涵的自己會露頭的啦。

土地是否肥沃要看土層的厚度,文化是否豐厚當然也要看文化的厚度囉。如果沒有外來文化的灌輸,好像增厚的速度就不理想了。你看啊,最有感受的樂器或許是胡琴吧,而所謂胡字輩的東西都是番邦來的囉。佛教是外來的,來了之後才有佛教信仰及佛教勝地、敦煌石窟等歷史文物。阿拉伯數字也是外來的,而來了之後的演進可謂熱鬧了。中華飲食博大精深,而辣椒佔有關鍵地位吧,據說這辣椒就是外來的。

外來文化的豐盛不代表自身的文化不夠輝煌,中國的絲綢造就了中亞絲路的發達,而中國的瓷器也構成了海上絲路的風行。還有啊,中國人發明了造紙術應該是現代高度文明的濫觴吧,而中國人的指南針使人不至於迷失方向,後來還演化為羅盤,使人類得以航行於大洋呢。不論是外來的或自身的文化,都在中國社會裡融洽的交流著,所以才有傲人的文化厚度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