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1日 星期四

情感的層次


據說,人是感情的動物,所以會跟著情感走。譬如說,遭遇到不禮貌的事,讓你覺得不被尊重,那麼你就生氣了;又譬如說,看到喜歡的人,感覺相處得很愉快,不自主的迷戀上他了。情感既然如此重要,就讓我們試著來認識它吧!比如說《禮記》禮運篇:「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那都是指涉些甚麼呢?

喜是值得慶賀的事,慶賀多半是由旁人為之或與旁人共同慶祝,會比較來得自然而有意思些,所以喜是帶著價值觀的,而且是眾人普遍認同的價值觀;喜與樂常被連用,其實意義不完全相同,樂是指值得高興的事,而且是自己認為值得高興的事,因為別人高興的事未必會成為自己高興的事。

怒是指被刺激以後生氣的反應甚或行動,所以必須有刺激在前,才會有反應在後,而反應的大小通常與刺激成正比。歷史上最有名的兩次發怒:首先是文王的一怒而安天下,事實上行動者卻是他的兒子武王;其次是吳三桂的沖冠一怒為紅顏,他讓滿清入了關,而這兩次大怒都改寫了中國的歷史。

哀是指哀傷或產生悲觀的念頭,會哀傷是因為發生令人哀傷的事故,或者引人哀傷的情境,譬如一個古戰場、一段悲慘往事或一齣悲劇;悲觀是一種處世的消極態度,莊子曾曰: 「 哀莫大於心死, 而身死次之。」,意思是說最嚴重的悲觀叫作心死,它比身亡還要嚴重!

懼是指害怕,害怕的源頭可分為外在的與內在的,外在的害怕如遭遇一頭老虎、一條蛇、一個惡人、一條惡法,泛指可能傷害你的外在因素;內在的的害怕其成因較複雜,譬如有人懼高、有人怕某種動物、有人懼怕長大,而多數人都怕鬼,或者說是內心的陰暗面吧;無論外在或內在的害怕,都與危險脫不了關係,假如能確認危險不會發生的話,就不怎麼會怕了!

愛最難形容,有說是關懷、有說是仁慈、也有說是依戀,這大概與發生的對象有關,譬如說對家人的愛是關懷,對大眾的愛是仁慈,對情人愛當然就是依戀啦;但是,對敵人的愛會是甚麼呢?去問上帝吧!對習性的偏愛又是甚麼呢?這種問題問自己就可以了。

惡是指討厭的感覺,可視為愛的相對面,泛指一切不喜歡的事物,它的對象可以是人、是事、是物,甚至是觀念或主張;我們愛人所以因而被愛,那麼討厭旁人呢?當然也被旁人所厭惡啦!所以惡也算是一種自虐的行為,想對自己好一些的話,最好斷了惡念!

欲與愛一樣難明白,因為慾海難填,而欲望的種類更是無窮盡的,一個人嚮往財富是正常的,但是有錢人會希望更有錢,即使已是世界首富恐怕仍無止境;慾望還是會成長的,所以得隴即望蜀;欲望也是與時俱進的,越新奇的事物越能引起欲望;欲望還包含不可能的事物,譬如秦始皇想跨海求仙而長生不老,最後落的客死異鄉,還遭到親信背叛以致於大秦覆亡。

看來,人真的是感情的動物,理論上,自己應能掌握自己的情意,但是事實上並沒有,以致於情欲橫流,自我戲弄;如果,有人能夠拿捏感情並調控自如,那他就成了完人、聖人;一般人當然不如聖人,但是亦應以聖人為榜樣,至少要能對自己負責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