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9日 星期一

最後的堅持


養兵千日,用在一時,近日的仁川亞運正在檢驗亞洲各國長期培育體育人才的成果。除非優劣懸殊,各項比賽前三名的實力總在伯仲之間,鹿死誰手尚難預料,而勝負的分野實繫於選手最後的堅持才得以勝出,這些勝利者是如何辦到的呢?

首先想到的是必勝的信念,也就是精神力量;但是,各國對冠軍的期待至為殷切,冠亞軍所代表的榮耀與待遇天差地別,選手們必然皆已具備必勝的信念是可以想像的,所以必定還有更特殊的特質主宰這結果,您認為呢?所以探討其勝利的特質是很有意思的。

身處國際級的賽事,臨場的錯誤是犯不得的,但是我們還是看得到,尤其是在那最後的關頭,何以致之呢?答案應是訓練的是否精實,嘗聞中國大陸的訓練是全心全意、心無旁鶩的,所以臨場的表現已成為反射動作而無需思索,其全神貫注的修養也是一貫的,所以極難犯錯。
據說,人腦的使用度僅及容量的一小部分,可見得個人潛能是確實存在的。而有一種人能化臨場的壓力成為潛力催發的動力,所以常有臨場的爆發,即所謂的人來瘋(如林書豪)。這樣的特質有賴教練們具備慧眼識英雄的用才功力,才得以保全人來瘋者的爆發力(以免淪為板凳球員)

有些項目是團隊競賽,團隊的默契與士氣就非常重要。譬如排球、籃球、雙人網球等項目,前面的人無從看見後面人的位置,他只管製造有利的機會,如何掌握這機會則有賴後面人的默契;團隊賽也最重士氣,一鼓作氣最好用來致勝了;不論是默契抑或士氣皆有賴平時長期的培養,那烏合之眾是無從發揮的。

記得還在職場時,每回面對財經風暴總有大批企業被淘汰了下來,但是那些倖存者也總是一些熟面孔;可見得最後的堅持是存在的,而構成最後堅持的特質也是存在的,譬如卓越的領導、完善的制度、堅實的財務、合作無間的團隊等,所以這些熟面孔們才得以每回皆勝出,您覺得呢?

2014年9月26日 星期五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 後漢書 ·馮異傳》:『﹝光武帝﹞璽書勞異曰:「赤眉破平,士卒勞苦,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這是指東隅(晨間)已逝,桑榆(傍晚)未晚的意思;但是東隅既逝,如何能保證收之於桑榆呢?這和亡羊補牢,為時未晚的意思是一樣的嗎?

首先,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就好像一個賽局,你在上半場輸了,那麼下半場的拼戰或許很有機會逆轉;但是沒有人敢保證經由下半場的拼戰就一定能逆轉,更別提上半場已輸了過多而回天乏術,或者是你的對手也沒鬆懈以至於努力無效;總之,一個戰士的天職應是尋求任何可以得勝的機會。

其次,亡羊補牢是為了下一回再養羊前的補救措施,這是一種長期經營的策略;否則的話,羊既已亡,就算補完牢也是不會讓羊回心轉意再回牢籠的,除非你自己再把它們捕捉回籠。亡羊補牢與失之東隅的意義是不相同的,我們或許可以說亡羊補牢是平時的長期經營方針,而失之東隅是戰時的必勝決心。

國家的處境瞬息萬變,何時算平時,何時算戰時是不容易理清的,所以這兩種心態其實是必須同時具備的,如此則國家的前途才能有望。個人或家庭的處境其實也是難保天有不測風雲,所以也是必須同時具備這兩種素養,才得以持盈保泰。

2014年9月23日 星期二

教育與教訓


台灣已經實施十二年國民義務教育,也就是說凡為國民就必須接受完成這段義務教育。這種教育的內容基本上是被安排的,而且是包羅萬象的;對於受教育的人來說,這些內容不見得是他喜歡的、想學的,所以可能發生不適應的現象;這些教育用來擴充學生的知識與能力,是標準的學而知之。

當學生的,不見得都會按照學校既定的路線走,於是違背了學校的規範而受到處罰,稱之為教訓。會得到教訓,是出於個人主動的行為與探索,這種經驗應是獨特的,雖然被處罰了,但是也因而多了些旁人不了解的體驗與認識。出了社會,已經沒有既定的路線,全憑自我探索,因此得到教訓的機會也自然增加了,這就是所謂的困而知之吧!

原則上,受教育的代價是可以預期的,包含政府及家長需付出的費用,學生需付出的青春以及家長的關懷等;而受到教訓的代價是不可預期的,其後果可能只是告誡,也可能面臨重大責難甚至無法復原的損傷,所以必須從教育中吸取知識培養智慧以避免受到教訓;但是,從教訓中其實也可習得寶貴而有用的經驗,人生就是從跌跌撞撞中學習成長的,而獨特的個人特質就是從中培養得來的。

已經出社會的人或許會發現,以往讀過的書好像派不上用場,那是因為受教育的結果只是提供一些背景知識,而職場上卻需要更深入而實用的專業技術;而受教訓得來的經驗就不一樣了,那是現實社會的立即反饋,通常是處世的良藥,只是相當苦口難嚥罷了!所以會是印象深刻的加強學習。

學校的義務教育只是通用的教學,上學只是成長的一段過程,用來建立國民社會化的基礎,而稱職的學識需要更專業的教育以及臨場的種種教訓的千錘百鍊才得以成就;只是,不論是受教育或得到教訓,都必須在有所吸收時才能發揮效果而受用。

2014年9月21日 星期日

炎炎秋日


甲午年的秋日好熱呀!中秋都過了好幾天了,“秋分”也將近了,竟然出現攝氏38度的高溫,難道“明日過後”的預言真的快要到了嗎?真的好熱啊!咆嘯的冷氣機怒吼著!

這個週末出現了一個叫做鳳凰的颱風,路線歪歪斜斜的,起先說是極可怕的穿颱,風強雨驟的;但其實好像李清照所說的只恐雙溪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我們這裡竟然連一滴雨都沒有看到,這像話嗎?本來寄望這個遲來的颱風能給菜園澆點水(整個夏天都沒有颱風),看來園裏的金針、洛神、雀豆們都沒指望了。

前些日子上了一趟合歡山,武嶺那兒的溫度竟然只有攝氏12度,還穿著夏衣的我們冷得直發抖,但是覺得好爽快呀!炎炎夏日以來沒有那麼爽快過了;但是,下了山後彷彿重新回到了煉獄,太陽依舊螫人,入夜後也依然悶難當,真是懷念往年的天涼好個秋啊!

天氣該冷不冷、該雨不雨的叫做反常,只是長此以往,現代人好像都快要適應了;在古時候,這般反常的天氣應該喚做天示兆,君臣百姓都要齋戒沐浴誠心乞求老天赦免;但是現代人覺得人定勝天,只想找個多雲的日子施做人造雨,自己便可當起老天爺來,也不想想應該如何解決溫室效應的難題,這讓老天如何赦免呢?

秋日炎熱依舊,希望這只是偶而的反常,希望人們可以自我警惕,真心反悔並致力於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期待來年的天涼好個秋!

p.s. 在這個週日的半夜鳳凰颱風終於在我們這裡臨去秋波的下了超過100mm的大雨,然後朝上海方向揚長而去

2014年9月20日 星期六

科技大草原


《淮南子 ·說林訓》:「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織網。」,說這樣的道理簡單而能說服人;於是,我學古人找來一張網(當然是去店裡買的,我可沒這織網的本事),但是遍尋附近河川卻找不著魚?學年輕人上網解惑得知:原來身處科技時代,河川早被文明汙染,已無魚蝦可補,若要營生的話只能到科技大草原試試。

為甚麼說是科技大草原呢?蓋因科技產品的市場很短,好似遍地青草只能成長一年,隔年必須重新發芽(開發)。草原上謀生的人有兩類:大部分的人養羊(生產事業),必須逐水草(市場)而牧;另一類人好似野狼,以打劫(購併)羊群為業;其實還有第三類人,是專靠災難發財的,人稱禿鷹,只要那裡有大事故發生,準能發現他們的蹤跡。

草原裡的羊長得特別肥美,但是難免有腥羶味(沾染了市場的習氣);養羊的人終日辛勞而難得安歇,據說有種叫過勞死的疫病散播著;牧民們相互借貸,信用出問題的事不少,經營不得法因而倒閉的故事也時有所聞;雖然如此,因傳說獲利豐厚,聞風而至的新拓墾者如蝗蟲般前仆後繼著;人多了,糾紛也多,像甚麼專利地圖畫界不清啦、養羊的高手被挖腳啦,或者養羊的技術被偷啦甚麼的,所以調解(律師)、護衛(保全)的行業也特別發達,當然其間也難免會有上下其手的事端;總之,這就是草原上的生態,見怪者不怪。

聽說,草原上的人們應是很豪邁的,像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啊甚麼的;希望這種豪情不會被科技所左右,而追求正義的豪氣也不會被金錢所汙染;草原雪災或大旱(景氣不佳)時,也不會有南下牧馬的不文明舉動出現,永保遊牧民族的古樸風貌。

2014年9月17日 星期三

雲淡風輕


程顥《春日偶成》:「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閒學少年。」,這是程顥描寫春遊時的閒適恬靜與平淡自然;然而,春天其實是很容易飄雨的,難得遇上了雲淡風輕的好日子,就學一學少年春遊又有何妨呢!在浮生若夢裡這不就是正好用來偷閒的嗎?此時,耳邊似乎傳來莘莘學子們清郎的讀書聲。

夏天裡當然也有雲淡風輕的好日子,只是夏天的太陽太大了,得選個清幽的好所在;對年輕人而言,這樣的日子只適合在海邊,尤其是花東或者墾丁的海邊,這時候,天是開朗的藍,風雖有點熱還不至於悶,空氣裡還飄著海味以及不知道是甚麼的香,雪白的浪花正好安撫少年的莫名煩惱,而綻藍的海水足以捕捉青春的躁動不安;但是,已過了血氣方剛年齡的人們怎麼辦呢?只好躲進大山啦!這時候,天是清新的藍,風帶著涼意,空氣裡還夾雜著青草味以及不知名的野花的香,舒爽的芬多精正好安撫青春已遠的淡淡憂愁,而翻浪的松風足以捕捉繁華已逝的落寞哀傷。

秋天裡最多雲淡風輕的好日子了,只是秋高氣爽的日子裡卻總是帶著一份憂傷的,譬如民初李叔同《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所以雲淡風輕的秋日是屬於文學的,而此時肚子裡的酒蟲總會催促你琢磨些詩句呀什麼的,像太先生就是經常受這種磨難的,所以偏多名作,譬如《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冬天裡實在難得有雲淡風輕的好日子了,因為冬日裡不是淒風就是苦雨的,所以假如能有這樣的日子最適合曬暖疲憊的身軀了!如果嫌這樣的行徑太過於軟弱的話,只好學學大漠英雄們的作風啦,譬如唐朝詩人王維的《觀獵》:「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回看射雕處,千里暮雲平。」;而在這樣的日子裡憑弔古戰場也是不錯的主意,譬如唐朝​​詩人杜甫的《公安縣懷古》「野曠呂蒙營,江深劉備城。寒風吹日短,風浪與雲平。灑落君臣契,飛騰戰伐名。維舟倚前浦,長嘯一含情。」。

2014年9月14日 星期日

在數難逃


我們在數學課裡,會提到無限的概念,譬如說數字可以是無限多的,一條線可以想像是無限長的;但是,真實的世界裡卻沒有所謂無限這一回事,包含最強韌的金屬都有金屬疲勞的現象;尤其是具有生命的個體更是有其限度,所以叫做在數難逃,也就是必然毀壞的意思。

既是在數難逃,那麼生命終將歸於塵土而消滅了嗎?其實生命自有繁衍的辦法,那就是繁殖,所以各種生物盡皆極為重視傳宗接代這件事,只要扯上繁殖的機會,那可是要拼命廝殺的;也就是這樣的機制,才能保證留下最好的品種,促成族群的繁衍。

對於個人而言,既是在數難逃就可以蠅營狗苟順其自然了嗎?在有限的生命中可否提升其價值呢!這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正因為生命是有限的,所以才特別珍貴,如果渾渾噩噩地過了一生,那是在浪費生命呀!於是有人拼了命搶著當萬戶侯或億萬富翁;也有人高唱:「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在酒酣耳熱之際吟出一首首好詩;總之,就算是在數難逃,也要瀟灑地過一生,不是嗎?

因為知道在數難逃,所以當你購置物品時,必須想清楚它的用途並好好地使用它,而不是把它擱置在某處任其腐朽;因為知道在數難逃,所以當你突發奇想,悟出治世良方時!應秉持當仁不讓的胸懷,貢獻一己之力;因為知道在數難逃,所以當你偶有靈感時,不忘整理成文以饗同好;因為知道在數難逃,所以才需要培養更優秀的下一代,以便光宗耀祖、振興家門。

正是因為在數難逃,所以更應該朝大同世界的理想邁進,那就是:「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也唯有如此才能夠:「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2014年9月11日 星期四

耕耘之後

 
因為在社區裡認養了一小片菜園,每年就多了鋤草、翻土、施肥等工作。雖然是一片十坪不到的小菜園,也夠都市人忙和的了,這其間可以充分運動、可以體會農人的辛勞,還可以領悟很多人生的道理。

盛夏的陽光連農作物都難以抵擋,所以除了花生、絲瓜等足以抗旱的作物以外,葉片類蔬菜是很難存活的,所以就成了休耕的時節;而休耕的副作用就是雜草叢生,成了初秋復耕時的艱苦來源。我們常說「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但是沒有經歷過這般農作的人,只是口頭說說罷了,無法體會其中的滋味,譬如說大太陽底下當然需要喝水,但是卻不能大口暢飲,否則將汗如雨下而無法收拾。

雜草叢生只是一般的形容詞,那種濃密的程度是很難想像的,所有的野草都糾結在一起,實在分不清你和我,只好像捲地毯般邊捲邊除;這讓我想起中下層市井小民的艱難競爭,絕不像公司行號裡的上班族過著朝九晚五的規律生活,他們覺得只要有活幹就是很幸福的了,沒空讓你挑三揀四的;沒聽過一枝草只有一點露而已嗎!

我種了一些金針,鋤草時發現了一種特殊現象,那就是金針的旁邊最容易長出芒草了,看來這是一種植物的擬態吧!讓你無從分別,因而一起澆灌,結果是芒草長得比金針還要茁壯。那麼芒草是如何識別出金針田的?芒草真的有智慧嗎?看來需要更有智慧的科學家們來解密吧!這其實又像極了龍蛇雜處的社會,總是會多出一些騙吃騙喝的傢伙,不是嗎?

單純的鋤草會很無聊,如果趁機瞭解它們的特性就比較有趣也比較有效,譬如說渾身堅韌的牛筋草,你必須使用刀子才好割斷它,而想把它連根挖除的話,也需格外費勁,所以最好趁它還幼小時較容易拔除;又譬如說銅錢草專靠地下莖繁殖,單純拔除地面上的葉子是沒有用的,而且不適合用鋤頭猛挖,那散落一地的殘莖將可以再度復活成為新的植株,所以最好是循著地下莖邊挖邊拔;再譬如說咸豐草的莖很脆,一用力就斷,但是又能很快地長回來,所以必須連根挖除它;以上種種,反應了野草的個性,其實在社會上也是一樣的,只要你掌握了事情的本質以後,皆可想出辦法以治理之。

種菜多年以後,我知道辛苦耕耘只是農夫本份的工作,未必代表就一定有豐盛的收穫,你還必須面對知名的以及不知名的蟲害、病害,以及難料的天災、人禍,還要選對了合適的品種,才能有令人滿意的甜美收穫。或許,辛苦耕耘之後的休息才是最徹底的放鬆,也是最心安理得的養生。

2014年9月8日 星期一

過猶不及


《論語·先進》:『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若衡量過與不及的能量位階,從鐘擺的模型看來,確實有可能處在相同或相近的位階上,只是通過低點者已多耗費了些許能量,而不及者沒有通過最低位階的經驗。

以系統穩定度而言,鐘擺模型是個蠻理想的系統,因為不及最低點者會有一股向下的力量,驅使他通過最低點;而衝過最低點者又會有一股反拉的力量,讓他折返最低點。在一般情境下是不會這麼幸運的,首先,你不知道何時是最低點(目的地);其次,偏離最低點(目的地)時不會有反拉的作用力,驅使你回到最低點(目的地)

我們在日常生活上,經常出現過與不及的情形而不自知,譬如說飲食過量與沒有食慾,又譬如說拼命賺錢與生活閒散。過與不及通常都會留下後遺症,譬如說胖子、紙片人、錢鬼、懶人等,也就是說社會上充滿著過與不及的受害者,但是卻沒有人提醒他,或者說是雖然被提醒了也沒有發生甚麼用處吧!

要解決過與不及的問題,需要一些條件配合。首先,需要有個目標或理想,作為衡量過與不及的標的;其次,需要有個預警機制,指出過與不及的發生;最後,還要有修正的決心,也就是如鐘擺模型般具有驅使及反拉的雙重作用;此外,假如說當初的目標或理想或有瑕疵,還要有自我認知的力量,才能臻於至善。

從個人放大到家族、社會、國家、國際,乃至於整個大自然來看,其實也一直存在著過與不及的問題,也一直重複著嘗試與修正;譬如現今最熱門的溫室效應,不就是大自然的反撲嗎!具有智慧的人類實應避免所謂的人定勝天的妄想,或者因噎廢食般的矯枉過正。

2014年9月5日 星期五

月到中秋分外明


又到了中秋佳節,俗話常說:「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人逢喜事精神爽應該比較肯定,那是因為情緒受到鼓舞之後,心理影響生理的關係,所以古有冲喜之說;但是,月到中秋真的分外明嗎?為甚麼要這麼說呢?值得探討一下。

從科學的觀點:月球繞地球的軌道是時遠時近的,所以每月的月光亮度會有所差別,可是這樣的差別有其固定週期,與中秋並無關聯,所以中秋的月光不見得會特別亮啊!或許有人會說,這是天高氣爽能見度提高的緣故,那麼九月、十月的月或許會更亮些,因為天更高、氣更爽呀!

若從氣候的觀點看:中秋正值秋颱發飆的時節,印象中常有秋颱或鋒面靠近,中秋月亮才難得露臉呢!而且就算是露了臉也是又暈又黃的呀!哪來的分外明呢?又若從民俗的觀點看:現今中秋節流行烤肉活動,那時的空氣極為糟糕,光害也相當嚴重,即便月兒賞了臉露了面,也是焦頭黑臉的,實在是稱不上分外明的呀!

但是,若從文學的角度看:每逢佳節倍思親,如果沒有月到中秋的分外明的話,那不是會更加鬱卒了嗎?為了安慰人們的心情,月兒也只好勉為其難的賣力演出吧!假如有人說苦難若是到了極點,老天也會為我哭泣,不就是運用了同樣的旨趣嗎?

講到文學,我覺得《杜甫的月夜憶舍弟》:「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更能襯托這樣的文學性,試問有誰敢唱反調說自己故鄉的月其實不怎麼明呢?

2014年9月2日 星期二

教育的方向


還記得台灣的科學園區剛籌建時所標榜的園區優勢是:「台灣擁有大量具備充實科技教育的人才,足以支撐園區所需的優質人力。」,而事實上科學園區也因此而經營得有聲有色;可是到如今,碩、博士人滿為患,卻迎來了學位無用論的下場;這期間,應是近年來台灣教育改革的收成期,卻落到如此地步,究竟是甚麼緣故呢?

我曾仔細看過國中、高中的教材,覺得內容豐盛、教導有方,比起數十年前所謂的填鴨式教育已有長足進步了,那麼何以致之呢?再對應國中、高中生受教育時所領受的痛苦煎熬,終於發現原來是教改內容的過度擁擠:「每門學科的學者、專家、老師們為了展現自我的學問與生涯發展,好像要把畢生所學盡量塞進那小小的課本裡。」,也就是說那些課本是為了炫耀學者、老師們的知識,而不是考量學生們應有的發展,所以成了典型的揠苗助長。

快樂的學習應當是生活化的、條理簡單明瞭的、生動有趣的,能吸引學生們進一步探索學問的精妙,而不是把一堆所謂的學問一股腦的塞進待成熟的心靈裡,讓他消化不良,再來一番考試,好烤熟它。怪不得有些學生反應:求學就是暫時記住老師所教的,以便在考試時吐還給他,吐得越乾淨就越能得高分。

教育制度有時候是社會心理的縮影,因為教育當局者本身是家長,而能給教育當局施壓的也是家長。這些家長們普遍存在著如何能使自己小孩出人頭地的念頭,也就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科舉念頭;於是,讀書、考試成了小孩能出人頭地的唯一工具,不再是學習與啟發那一回事了,所以教育改革應是一場心理改革,革除家長們的科舉遺毒。

凡是生物自有尋求解套的機制。今日的教改或許仍是有作用的,那些受過教改的苦的人才能真正明白教改的問題所在,在這一輩仍受科舉遺毒汙染的家長們老去之後,這些受過苦的人或許已無上輩子人的迂腐頑疾,而能真正地解決教改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