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1日 星期五

失落的舒適圈

俗話說熟能生巧,同樣的事情做久了就能輕快又輕鬆,既省時也能保住品質。由於一般人喜歡從事熟悉的工作,以避免犯錯並得以安逸,這種現象被管理界稱為舒適圈。話說喜歡舒適圈是人的天性,反正朝九晚五行禮如儀,工作也沒少作,錢也沒少領,生活規律而愉快。
幾十年前這樣的工作機會很多,可是自從資訊、電子時代來臨就開始變了樣,怎麼會這樣呢?以前的工業產品的生命週期長,譬如說紡織業吧,棉紡成紗、紗織成布、布染了色再裁縫成衣,這樣的生產模式大概從阿嬤的時代就是這樣了,縱然生產機具創新了也是很快就可以學會了。可是如今資訊、電子產品的種類極多、產品的生命週期極短,想要一技傍身便能生活愉快的恐怕已經不可行了。
再加上全球化的影響,產品的競爭也是全球性的。以往只要顧好某些銷售管道,產出的商品有人買就行了,如今競爭來自四面八方,一個不留神就被別人搶走了銷售管道;如果想要保住既有的,更想擴大銷售量,就須當個空中飛人四處搶佔生意了;而那些配合銷售的人偶而也須扮演空中飛人的。
一群人在野外遇到熊,請問怎樣可以避開熊吻呢?答案是跑得比別人快就行了,熊不會多花力氣去追那跑得較快的人,也就是跑得慢的要倒大楣了。既然產品的生命週期變短,你的學習曲線也須跟著變短,那麼到底要變得多短呢?答案跟躲熊追的故事一樣,比旁人快些便行了,如果你已適應這樣的故事,那麼舒適圈可能又被你找回來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