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日 星期日

形象


維基百科說:「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他人通過觀察、聆聽、氣味和接觸等各種感覺形成對某個人的整體印象,但有一點必須認識的是:個人外貌並不等於個人本身,而是他人對個人的外在感知,不同的人對同一個人的感知不會是完全相同的,因為它的正確性被人的主觀意識所影響,因此在認知過程中在人的大腦中產生不同的形象。」。維基百科說的是別人對某人的形象的行成,其實每個人對於自己的個人形象亦存在著某種自我的價值觀。

比如說有人維護形象不餘遺力,認為形象就是自我的招牌,說什麼也不能砸了的。於是人前人後維護著優雅的身段,深怕被人識破了原有的德性。這樣的人你可以說他是潔身自愛,可是好像也有說不出的虛假,對別人而言或許只是看到他的面具,對自己而言永遠活在別人的眼光裡了,說不上甚麼自在了。

比如說有人為了利益可以罔顧形象。報載每年中元普渡時各處廟宇會有將祭品於供俸後開放大家取用的場合。只見時間一到群眾蜂擁而上,用不著幾分鐘就能搶光供桌上所有的祭品了。話說那些祭品都是些普通的食品,好像不值得為此犧牲了寶貴的形象吧;但形勢比人強,值此場合,人人好比著了魔,化身為好兄弟一般,平日刻意維護著的形象好象皆不在意了。

形象是一回事,真正的自我是另一回事。比如說漂亮的小姐、帥氣的先生在人前都是光鮮亮麗的,當然看不到邋遢的一面;可是如果有機會到他們的住處參觀的話,西洋鏡恐怕就要被拆穿了。這麼說吧,就是為了形象,所以可以委屈自己做了很多原本不喜歡的事;沒辦法,誰讓你那麼在意別人的眼光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