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哀公十七年》“良夫 乘衷甸,兩牡”;唐 孔穎達 疏:“甸即乘也……衷,中也。蓋以四馬為上乘,兩馬為中乘。大事駕四,小事駕二,為等差故也。”。我們通常以上乘比喻上等的事物,比如上乘的內功心法、上乘的貨色啊什麼的,可是從左傳的這段描述看來,上乘卻是專指配置四匹馬的大型馬車;以此看來,這是以量取勝,只要是配置四匹馬的馬車即為上乘,管他配置的是老馬還是劣馬。
《左傳.哀公六年》:「嘗獻馬於季孫,不入於上乘,故又獻此,請與子乘之。」。這一段與上一段的講法就不一樣了,這裡的上乘指的是上等的好馬,與一般的認知(上等的事物)大略相同;以此看來,這是以質取勝,質不夠的管你數量再多,皆不能稱為上乘了。
《花月痕.第一五回》:「人之相知,貴相知心;落了言詮,已非上乘。」。這裡的上乘以「上等而高妙的境界」解,雖然還是指上等的事物,然而這裡似乎比較在意以妙取勝,與以質取勝的在趣味上有些不同。或許你說高質量的必然比低質量的有趣多了,這樣的見解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好像不怎麼投機,不是同一掛的論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