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7日 星期三

物善其用

國父孫文上書李鴻章說:「人盡其才,地盡其利,物盡其用,貨暢其流。」。都說這是國父在一百多年前的理想,至今我們還在追求著它。這句話裡總共有三個盡字,請問你是怎麼理解的呀?是竭盡還是充分發揮呢?俗話說一種米養百種人,有些人連自己的才是什麼都不清楚,別人就更不用提了,如何讓人去盡呢?

這四句裡貨暢其流比較容易明白,現今的物流業就是了;而人與地如何盡好像有些複雜,我們先談談比較簡單的物盡其用吧。物盡其用的直接意思就是讓物種充分發揮價值,如果是具有經濟性的物種當然就是能賣個好價錢囉,可是如果不是呢?地球上的物種多不勝數,只有少數算得上經濟性的物種,那麼其他的多數如何盡其用呢?如果我們先找到需要的用處再來找可對應的效果好的物種使其發揮價值,而那些還沒用得上的就先不處理,這樣的做法是不是比較簡單明瞭呢?

比如說早期車子的輪子是用木頭拼起來的,沒有甚麼彈性,所以古時候的人總是用舟車勞頓來形容路上的顛簸。古時候的馬路最好的應該是石板路吧,比較平整,可是木頭的輪子走在石板路上只能硬碰硬,不舒服是可以理解的。自從發明了橡膠以後,輪子有了極大的變革,不只享有橡膠的韌性,內胎還被灌上空氣以減緩衝擊;不然的話木頭輪子能容忍多高的時速啊?還有乘客的骨頭會不會被顛散了呀?

現代的輪胎已經夠好了,可是遇到坑洞依然顛簸的厲害,於是有人運用了鋼鐵的鋼性,把它繞成彈簧轉換成彈性用以緩衝跳動。更有甚者,有人運用油壓的技術發明了更舒適的避震器。還有石板路太硬了,於是有人利用原本廢棄的柏油鋪成有彈性還耐雨的柏油路面。就這樣,持續的改善造就了寬廣的馬路以及舒適的轎車。

所以呢,物盡其用好像不如物善其用來得貼切啊。這樣的概念是以「用」為念而不是以「盡」為要的,而這正是現代才有的材料科學的概念呀。同樣的想法,人盡其才亦應是以才為念,而地盡其利亦應是以利為念,你說是不是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