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0日 星期日

哪個跟哪個

《莊子•外物篇》有一則《涸轍枯魚》的故事:「莊子由於家窮,向監河侯借米應急,沒想到監河侯回他說:「等收到租金以後再借錢給他。」莊子氣憤之餘,就打了一個比方:躺在路上乾車溝裏的鯽魚,只要少量的水就能救他,等不了太長時間。」。是的,挖一條水道把受困的鯽魚引回河流當然是徹底解決的辦法,可是這個快要乾死了的鯽魚還等得了嗎?

維基百科說:「有人向晉惠帝報告老百姓無食物吃(天下荒飢,百姓餓死),他反問:「何不食肉糜?」(為何不吃肉粥?)。有一次,晉惠帝游上林苑,聽到蛤蟆叫,問身旁的人:「此鳴者,為官乎?為私乎?」(在叫的蛤蟆是官家的還是私人的啊?)」。且不論晉惠帝是否真如一般評價為「甚愚」,至少他是典型的不知民間疾苦的啊;有這樣的皇帝,可知那時的百姓的日子有多麼難過的了。

《精忠岳傳·第三七回》:「三軍未發,糧草先行;目今交兵之際,糧草要緊。」,這句話在古代的戰爭裡絕對成立,凡是糧道被人卡死的必然以失敗收場;可是自從熱兵器登場以後啊,彈藥似乎比糧草還要重要的多了;如果戰事孔急,而正在缺乏彈藥的一方領袖卻集合了軍隊與人民,訓示大家必須精誠團結,團結了就有希望;試問,荷槍實彈的敵人已經打來了,還能靠全民揭竿而起與之抗衡嗎?

俗話說:「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這意思好像是說兵魯子們難講道理;其實秀才與兵魯子們各有各的門道,好似平行的世界難以溝通似的。據說在軍隊裡曾發生「有理三扁擔,無理扁擔三。」的奇特賞罰規矩,其實他們講求的是服從與效忠,當軍情緊急時沒有太多時間讓人去講道理的,而秀才的迂儒行徑也常酸得令人退避三舍的,是吧。如果兩者確實需要溝通的話,怕就像是香港人說的雞同鴨講的場面囉。

據說紛擾的世界裡確實存在著很多平行的時空,相互之間當然不甚了解,也相互猜疑著;既然互不相容更不想溝通,於是嗤鼻之餘通常還會撂下一句「噯!這是哪個跟哪個啊,實在太扯了。」,作為無法苟同與不屑的標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