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0日 星期六

患得患失

《論語.陽貨》:「鄙夫可事君也與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讀到這段話總覺得怪怪的,未得之時患得之,既得之卻患失之,這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呀,那麼使人愛恨交加的?如果是個珍寶,患失之很容易理解,可是未得之時患得之那是個什麼道理呢?會盪手的嗎?

老師解釋說:「〝患得之〞的後面其實隱藏了兩個字,是指〝患得之不到〞啦。」,可是〝患得之〞與〝患得之不到〞的意思完全相反的耶,有那麼離譜的嗎?反正論語據說是孔子的弟子們記載的,孔子怎麼說的早已不可考啦;還是說古人隱藏字句的作為其實很常見,反正聽的人也懂,不重要的啦。還有,古時候的竹簡據說很貴也不怎麼好刻,少刻幾個字可以省工省料的嘛。

年輕人說那是指愛情啦,一看就懂的呀,就是那種搞曖昧的情況嘛。是的,愛情這回事讓人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所以欲拒還迎的啊。一開始的時候嘛膽子小,復有父母師長的告誡,所以害怕沾染到;可是一旦扯上了卻發現滋味很不錯,所以放不開啦;而且越是放不開就越陷越深,千方百計地要保有這愛情了啊。

老年人說那個〝之〞啊未必是指同一件事,患得〝之〞指的是病痛,患失〝之〞指的是健康,而後面的〝無所不至〞指的是祕方與偏方啦,有人介紹嘛就不妨試試看囉,死馬當活馬醫的啦。什麼宮廷秘方啊、鄉野偏方啊,不就是這麼被傳著這麼被試著的麼。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阿纖》:「君無二心,妾豈不知?但眾口紛紜,恐不免秋扇之捐。」,很多事情總是這麼公說公有理而婆說婆有理的,那麼關於這「患得患失」的解釋你會怎麼看呢?《荀子·大略》:“流丸止於甌臾,流言止於智者”,也就是說該怎麼看,就端看你是否為智者了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