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卒」也是台語,與鬱結、鬱悶的意思相當;可是為何偏偏要扯上卒呢?下過象棋的人都知道卒就是兵了,這是在說當兵的人比較容易鬱結的嗎?以前的兵不知道是職業的還是義務徵召的;如果是職業的,應該本來就是喜歡過行伍生活,喜歡打仗的人呀,沒道理鬱結的嘛。可是如果是被捉伕然後當兵的,心情可能就很難過了;但是沒有道理說凡是當兵的都很「鬱卒」的啊。
《說文解字•衣部》訓釋為「隸人給事者以為卒,卒,衣有題識者。」,這意思是說幫官府打雜而衣服上有明顯標示的都稱為卒了,那麼這些打雜的人整天被人吆喝來吆喝去的,心情不好似乎是可以理解的啦。可是不對呀,那些當官的遇到不如意的事照樣也會鬱卒的呀?《禮記•王制》:「三十國為卒」,鄭康成注:「卒,聚也。」,這麼解釋好像比較能夠被接受了。
如果卒字當逝世解的話,「鬱卒」就成了鬱鬱而終囉,通常指「不得志、理想不能實現,感覺到很鬱悶,鬱悶地死去。」。據說鬱鬱而终的名人有賈誼、杜甫、白居易、蘇軾、陸游、辛棄疾等,當真是不少的呢。《論語•衛靈公•二十章》 子曰:「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就不知道這些人是否因此而「鬱卒」的。
過度「鬱卒」的將鬱鬱而終,請問你不會擔憂嗎?有人說真的會那個的呀,好可怕呦。既如此,正在「鬱卒」的朋友們還是適度的「鬱卒」一下就可以了。不知道誰說的,遇事應樂觀以對,說不定就能化危機為轉機了。俗話說路是人走出來的,沒試試看怎麼就確定沒路走了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