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婆」好像也是台語,只是這雞啊向來只管爭吃與生蛋兩回事,怎麼成了好管閒事的人呢?一說是雞毛製成了撢子之後啊,到哪兒都可以撢它個兩下子,當然好管閒事囉。另一說是管家婆省略了管字,而在台語裡「家」與「雞」同音,所以雞婆就是管家婆啦。個人覺得還是雞毛撢子的可能性比較大。
不過說來奇怪,撢子為何一定是要用雞毛做成的呢?鴨毛、鵝毛不行嗎?如果嫌鴨毛、鵝毛不夠長,鴕鳥毛夠長了吧,聽說還是貴族們的最愛呢;興許是古早時候還沒有流行養鴕鳥,而物以稀為貴,只好使用到處可得的便宜雞毛的吧。只是不愛管事的雞死後遺留的毛卻成了最愛管閒事的雞毛撢子了,真是奇了怪了呀。
譬如說孔老夫子領著學生周遊列國時處處碰壁,而死後卻被尊稱為至聖先師。還有印象派的諸位大師們,生前好像都是窮困潦倒的樣子,可是死後卻大發利市了。是不是他們的學問與藝術太深奧了,活著的時候人們還不知道珍惜,一直到了死後好多年了才知道可貴的呀。
維基百科說著名的和氏璧剛開始也被不識貨的楚厲王嫌棄,《韓非子·和氏第十三》:『楚國人卞和在楚地的山中發現一塊外裹岩石的美玉,他將這塊玉獻給當時的君主楚厲王,而楚國王室認為和氏貢獻的只是一塊石頭欺騙了君王,於是楚厲王下令將和氏左腳砍去。爾後厲王被弒,楚武王即位,和氏再次將該玉獻給他,武王命令玉工鑑定這塊玉石,但仍認為和氏所獻的是一塊石頭,結果和氏右腳也被砍掉。最後和氏帶著玉石回到楚山,在那裡他慟哭了三日三夜,淚盡而繼之以血,新即位的楚國國君楚文王得知並派人詢問事情的緣由,和氏說:「我並非為被砍去雙腳而傷心,而是因寶玉被認定為石頭、忠臣卻被認為是騙子!這才是我所傷心啊。」於是楚文王派工匠除去裹在玉石上的岩石,這才看到了這塊玉。於是楚文王將該玉璧命名為「和氏」。』。據說和氏璧經加工後成為秦、漢、魏、晉、隋、唐等歷代王朝的傳國璽。如此傳奇的故事,你覺得如何呢?看來不識貨的不限於凡夫俗子們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