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說:「味覺是一種受到直接化學刺激而產生的感覺,由五種味道——甜、鹹、苦、酸和鮮組成,其中最後一種味道是近期才予以承認的。人類對於味道的實際感受還受到不太直接的化學刺激感受器—嗅覺的深度影響,我們所聞到的味道在大腦中和味覺細胞得到的刺激合成了我們認為的味道,當嗅覺缺損時,感受到的味道也就會跟著變動。」。吃貨們自稱最了解味道了,他們的味覺靈敏、嗅覺靈光,而且耳聽八方、眼觀四方,決不漏過關於美食的種種訊息與傳聞;可是人間有味道的難道只拘限於美味麼?
宋.柳永〈夢還京.夜來匆匆飲散〉詞:「追悔當初,繡閣話別太容易。日許時,猶阻歸計。甚況味。旅館虛度殘歲。」。話說人不順心時,各種況味紛至沓來以至於百感交集,甚至懊悔交加,那麼請問這況味算是哪門子的美味呢?應該是難以下嚥的吧。
北宋.蘇轍〈次韻毛君山房即事十首 其八〉:「醉裏題詩偏韻惡,秋來勸酒益杯深。不才多病俱非敵,綠綺緣何得報金。」。自古作詩講求韻味,有喜韻、怒韻、哀韻、樂韻不一而足,然皆餘韻悠長令人回味無窮。《老殘遊記
第二回》說:「還是孔子『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二字形容得透澈些!」,可見得韻味比美味還要雋永的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