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4日 星期日

微言大義

漢.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及夫子沒而微言絕,七十子終而大義乖。」。微言大義是個成語,根據《成語典》的解釋是「精微的言論,切要的義理。」。既是《成語典》理應對既有成語作出一番解釋,只是把微言解釋為精微的言論總覺得有些勉強;通常微言應指微妙的言論,如此解釋想來是因為「微妙的言論」與「重大的義理」不大對盤吧。

《國語辭典》說微妙是精深玄妙的意思,例如:「老莊思想十分微妙,要多加思考才能體會。」;那麼「精深玄妙的言論,重大的義理。」有何不妥呢?為甚麼硬要解釋成「精微的言論,切要的義理。」呢?有時候啊,為了堅持與聖人相關的話語都應該是冠冕堂皇的,如此一來只好讓那些莘莘學子們苦背一番了。

所謂的《論語》本來就是孔子的弟子們記錄(或者回憶)下來的與夫子之間切磋儒家思想的對話,不應該那麼艱深的;可是日常式的對話怎麼能顯示出四書之首的偉大學問呢?這可是古代科舉用來甄選朝廷官員的題材呀。於是各式註解紛紛出籠,搞的是學問滔天而博大精深了。

《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列傳》太史公曰:「袁盎雖不好學,亦善傅會,仁心為質,引義忼慨。遭孝文初立,資適逢世。時以變易,及吳楚一說,說雖行哉,然復不遂。好聲矜賢,竟以名敗。」。據說這是成語「穿鑿附會」的出處,意思是指「生拉硬扯,牽強解釋。」,看來這「穿鑿附會」的本事是淵源流長而其來有自的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