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在前赤壁賦的結尾留下了「肴核既盡杯盤狼藉。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的名句,深刻描述朋友漏夜暢談,渾然忘我的境界。在真實的人生裡,朋友之間真能如此暢快嗎?因有私心的計較,常不經意的點燃自我意識,相互猜疑的結果將無法泰然相處,使得雙方的計較皆落空,徒然浪費時間與情誼。
忘我才容易融入對方的觀點,一致的感受才能引起迴響,相互激發靈感與潛能,雖無計較卻互蒙其利。忘我是一種態度,作人處世的態度,譬如說有我,對事情的看法與採取的手段必不同於忘我者。這個有我小自個人、家庭、族群、國家,大至人類、生物界、自然界;越是有我越是限縮於個人,越是忘我越能放諸宇宙。
譬如說去買一塊地,政府把產權登記給你,請問你擁有這塊土地了嗎?依目前看來似乎是對的;但是把時間拉長些,政權改變了產權還在嗎?把空間拉長些,地上的天空或深層的泥土你管得着嗎?若干年後你所支配的地表或已埋沒或已流失。因此,對這塊土地而言你只能算是過客,身為過客應該秉持甚麼態度呢!
想到自己就容易忽略他人,想到眾人卻包含著自己,眾人皆幸福會獨漏我而不幸嗎?追求自己幸福易招致別人排擠,追求大家的幸福仍有人反對嗎?態度決定胸襟、氣度,追求自我只能有償的支配別人,這中間是主僱的關係,是永遠對立的;忘我恰可尋求夥伴,共同追求理想。
從歷史上找個見證,國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