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8日 星期六

身體力行的意義


中國人大概都聽過「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句話,其實這句話有些矯枉過正,蓋人生苦短,讀書是為了學習前人的知識,承接既有的文明以節省時間,但是可以學習別人的知識卻無法繼承別人的經驗,所以應該改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為甚麼無法繼承別人的經驗呢?因為經驗是自我的親身體驗,《莊子·秋水》:“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于時也。”正是最好的解釋,因為經驗只可意會而無法言傳,經歷過的人很自然就體驗到了;還有經驗需要累積與修正,沒有充分的練習是學不來的,難怪業界不太想用剛畢業的學子!

成功的人生不但需要豐富的學識,還需要有豐沛的體力,自古以來即以文弱書生來形容讀書人,因為只知讀書容易積弱,而行萬里路正好彌補這個缺陷,而且身體好精神必佳,讀起書來也格外有神,不是嗎?

成功的人生還需要行動力與意志力,書讀得好、身體強壯的人還是很多,但是算得上成大功者卻少得很,因為他們還有過人的行動力與意志力,能嘗試常人所不敢與堅持常人所不能忍,而這些特質還是從實際行動中培養出來的,必須從身體力行中鍛煉才行。

能成功還要有一項不可或缺的特質:判斷力,這可以學習自別人的經驗,但是沒法依樣畫葫蘆,因為很少有炸彈會落在同一個坑;培養判斷力必須從身體力行中嘗試與體驗,才有辦法因勢利導、見風使舵,它絕對無法移植或速成的!

其實光是成功還是無法使人偉大,一個偉人還要有民胞物與的胸襟,與感同身受的體恤能力,只是為何能有如此胸襟呢?必然是曾經受過苦難,知道苦難的滋味而不願看到苦難常存於社會,所以他必然也是身體力行的奉行者,才能內化推己及人的改革使命。

品質管理大師戴明博士著名的十四點管理原則的第一點是:「Create constancy of purpose toward improvement of product and service, with the aim to become competitive and stay in business, and to provide jobs.」,強調不斷的改善才能維持競爭力,而這正是身體力行的積極意義;譬如飛彈與火箭的差別在於飛彈擁有持續調整的能力,才能準確命中目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