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30日 星期一

內幕


有人曾經說過燈塔下是黑暗的,因為雖在強光之下卻見不到光。社會上方便見光的事叫做公開的訊息,不宜為外人道也的訊息就成為內幕。世道上越平凡、越不具意義的事通常沒有內幕,因為旁人一眼即可洞穿來龍去脈;而那些利益攸關的、政治性強烈的事件總是內幕重重的難窺堂奧。

有些事情可以說卻不方便做,有些事情可以做卻不能說,還有些事情是見了光即做不成,於是通通成了內幕。在圍棋的概念裡對手的重點必然也是我的重點,所以對手的內幕就是值得我方探聽的訊息,它可能是對方的弱點、把柄或者是殺手鐧。

既然叫做內幕必然是需要保密的,但是越機密的事越能引起別人一探究竟的念頭。挖掘內幕通常是專業的工作,蓋因探聽的困難度頗大,而其價值也頗高的,值得有心的人聘請專業的人士鑽研技巧、投入心力。所謂的專業人士通常是指媒體記者、電視名嘴、政治白手套、商業間諜、徵信社人員等等。

現代的戰爭不一定侷限在前線的戰場上,情報戰、電子戰及資訊戰等均為重要的關鍵,這些都是不能讓對手知道的,所以都可以稱為內幕,它們的影響甚至超過前線的肉搏,於是刺探戰場內幕成為一門顯學。現代的工商社會競爭慘烈,所謂商場即戰場,刺探商場內幕亦是一門顯學。

四書《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對個人而言如果不能慎獨就容易犯錯,成為他日可以指謫的把柄,而內幕越多必然容易曝光,宜慎之戒之。

2015年3月25日 星期三

結局


台灣人拍戲很注重結局,我想各國的做法應該也很類似吧;不管在戲裡的主角受到了何種折磨,折磨了多久,只要在結局裡平反了便認為獲得公平對待,而觀眾的心靈也因而得到撫慰(有如身歷其境);好像主角們在整個戲裡被折磨的越慘,那遲來的正義越是能獲得滿堂彩;那麼真實的人生呢?

戲劇與真實的人生當然是有差距的,最大的差距是戲裡的主角備受關懷,不論是折磨或保護主角的人好像整日沒事幹就等著折磨或保護主角;但在真實的人生中大概除了個人的父母有可能全程關懷外,除了極少數的所謂貴人(朋友)偶而相助,旁人概以路人待之,既不費心保護也懶得折磨,按常理應是少有交集的。

第二大的差距是戲裡的主角經常有奇蹟出現,但在真實的人生中的個人大概不會有奇蹟,有的只會是意外的失敗,正好讓煮熟的鴨子給飛了去。第三大的差距是戲裡的主角常有諸多事端發生,但在真實的人生中的個人大概不會有什麼特別事故,有的只會是寂寞與空虛;所以時間是用來折磨個人意志的,也是用來編織個人夢想的。

繪畫藝術裡的印象畫派出了不少名人,像是梵谷、莫內等。這些藝術家的生平其實都蠻坎坷的,既非社會主流,甚至晚景淒涼。他們不是戲劇裡的主角,正是真實人生中的某個“個人”,他們的特色是甘於寂寞、勇於創造個人獨特的風格;其實他們的主張未必見容於當時風氣,是死後才漸漸受人重視的;由於歷經貧困與不順遂,反而造就了他們的專注與堅持,他們的結局是自我投注一生而自然形成的成果。

《論語·衛靈公第十五》子曰:「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戲劇如果沒有完美的結局不能稱為好戲,真實的人生如果沒有一個應有的結局是不是也是一大缺憾呢?偏偏中國人避談生死,因此結局只能等待別人的蓋棺論定;而旁人的議論如何及得上自我的肯定呢?所以偉人皆是自我肯定的,他們清楚終身戮力的志向,也明白個人結局的意義(是自我肯定而非他人肯定的),這結局值得他終身努力。

2015年3月22日 星期日

迷戀的國度裡也有一片天地


當今的世道,很多人鎮日地滑著手機。據說滑手機過多會使人變笨,而從他們呆滯反應的程度上好像可以計算出每日滑手機的時數;可是,迷戀是一種專注的表現呀,而專注就只能得到這般的結果嗎?

在我的那個世代裡,青年們迷戀著音樂與吉他。有些人狂練吉他,有些人勤勉創作,有些人昂首高歌,這些人也可能一起組樂隊一起迷戀,結果卻譜出了壯闊的民歌的世代。時至今日,偶而還能聽到回味民歌的節目,聽起來依然動人,依然繞樑三日。

從前從前,有一位先生迷戀於品酩與詩作的國度裡,酒酣耳熱之際總能譜出曠世的名作如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可見得專注的迷戀自有一番天地的。

聽過一個故事:一個人裝設了某個 APP 後天天狂練到工夫精湛,每天都可以得到數億個點數;可是到了後來,這個 APP 都成了routine 工作了,最後他覺醒了,殺掉了這個 APP,從此以後每天多出了好多光陰,可以專注於更有意義的事業。

古人以「詩思騰涌,如萬斛泉不擇地而出。」來形容文思泉湧,而這樣的泉湧是因為夠專注才得以達成。迷戀既是專注的,那麼專注又有甚麼不好呢?我們可以運用這種專注去發揮己長,玩出別人達不到的境界,這才是迷戀的國度裡的那片天空應有的景象。

2015年3月19日 星期四

親身經歷


有人說夏蟲不可語冰,實在是個很貼切的形容,一個不曾有過的經歷如何能說得清楚明白呢?同理可證,有些學生害怕寫抒情文,因為他的理性因素比感性因素強烈,讓他寫論說文正可謂是該用武之地,但是寫起抒情文就像書生拿鋤頭般生硬難堪了。

有一個故事提起小沙彌問老和尚關於女人的感受,老和尚說女人像隻老虎般可怕,能免則免。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小沙彌遇上了女人,而女人像隻老虎般可怕的說法讓他十分困惑。另一個瞎子摸象的故事述說了不能觀全貌者必然產生的困局,有時候社會現象就像瞎子摸象般各說各話。

在不禁酒的社會裡,想知道喝過酒的感受很容易品嘗得到,但施打毒品究竟是什麼滋味呢?為何能讓人無法抗拒呢?曾經因為手術後的痛苦難當而施打了止痛針,那種感受實在很難向沒經歷過的人形容:前一刻還在痛不欲生的情境裡,下一刻在一陣強烈的悸動後突然得到解脫,還能安詳的睡上那美好的一陣子哪;可是不久之後那痛楚再度纏上了身,必然苦苦哀求護士再補上一針的;或許毒品就是這般磨人的吧。

在物質充沛的現代社會,雞鴨魚肉很容易吃到,但河豚肉、熊掌又是何滋味呢?有機會品嘗的人嘗過一口便明白了,沒機會品嘗的人要如何體會呢?恐怕很困難吧,即便描述的再貼切也比不上嘗上一口哪。

親情、友情都很容易領受到,但是那愛情又是何滋味呢?這恐怕又是一道難題,好比小沙彌體會女人的感受般;反正又不是個小沙彌,就勇敢的、灑脫的談場戀愛吧,別人訴說的甜蜜、溫柔、不捨與困苦,不就全明白了嗎!何必忍受那小沙彌的困惑呢。

騎單車上武嶺(海拔3275公尺)是何滋味?冰雪裡游泳又是何滋味?只有那嘗試過的人才會清楚地感受。勉強逼人寫不知道滋味的抒情文永遠只是逼他強說愁罷了。沒有親身經歷的事情也永遠只是重述別人訴說的故事。人生苦短,只要不是傷天害理的事就勇敢的嘗試吧,但記得千萬別嘗試毒品,因為那畢竟是無法自拔的。

2015年3月17日 星期二

藉口


193777夜間,日本軍隊以有日方士兵失蹤為藉口,是故要求進入宛平縣城調查。遭到中華民國拒絕後,日本軍隊於78凌晨向宛平縣城和盧溝橋發動進攻,此為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起點。上述事件是屬於帝國主義式的藉口,如果對方不從即成為出兵侵略的理由;那麼,世上還有那些藉口呢?

如果從心態來看,藉口常是懶惰的代名詞:我們可能藉口週末比較輕鬆,可以晚睡晚起,或者吃些平日禁忌的不健康的食品;我們也可能藉口時間不夠充分,所以事前的準備工作不夠周全;我們也可能藉口精神不濟,所以可以早些休息。

如果從法律來看,藉口常是脫責的代名詞:人們可能藉口有不在場證明,所以可以逃避刑責;人們也可能藉口免責的事由如自我防衛、緊急事故或專業責任,所以可以免除刑責;人們也可能藉口沒有過失,所以可以免除相關法律責任。

如果從手段來看,藉口常是欺騙的代名詞:譬如古老騙術金光黨的手法,總是藉口遇到一個傻子,吸引貪心的人共同行騙,再從中調包財物;又譬如詐騙集團常以高利息為藉口,詐騙貪利的人的本金;再譬如市場裡的討飯者,藉口傷殘來博取路人的同情。

如果從行動來看,藉口常是製造機會的代名詞:藉口總是用來做壞事,難道沒有善意的嗎?事實上陌生的人能夠發生戀情,通常不是藉機搭訕,就是使用種種藉口來增加見面的機會;而陌生的銷售人員也是找盡藉口來完成他的推銷工作。

如果從動機來看,藉口有兩方面的意義:在善意的方面是為困局製造機會,在惡意的方面是為不合宜的行為尋找託詞及施行騙術的手段。

藉口既然不是真實的情況,那麼破除惡意的藉口的方法就是認清它,然後剔除藉口之後便離事實的真相不遠了;相反的,為了解開困局,那麼就編個善意的藉口製造一下機會吧。

2015年3月13日 星期五

跟著感覺走


《韓愈·師說》:「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可見自古以來求學便被認為是增長知識、開啟智慧的不二法門;可是光靠讀書就能通透人生的智慧嗎?那麼古人所說的「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究係何指呢?《孟子·盡心下》:「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又是講些甚麼樣的道裡呢?

從時間的推移來看,人的感覺因年齡而改變,譬如小時候愛吃甜食,可是年紀大了以後卻愛吃鹹的,甚至排斥甜食;人的思想因年齡而改變,譬如少年時期的強說愁吧,到了晚年卻變成了強說不愁;人的修養也因年齡而改變,譬如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那麼我們從小求得的學問、規範,會不會因為年齡的成長逐漸不能適應成年以後的需要呢?

從空間的遞移來看,人的視覺因位置而改變,譬如山的形狀橫看成嶺側看卻成了峰;人的判斷因位置而改變,譬如從自身的利益衡量得失,以及從眾人的處境衡量的公益,總是那麼不同;人的立場也因位置而改變,所以才有邁爾斯定律的「職位決定立場」理論;那麼我們從小求得的學問、規範,會不會因為衡量角度的改變逐漸不能適應成就以後的需要呢?

俗話說山不轉路轉,路不轉則人轉。辦法必須追隨目標的位移方向才能到達彼岸,思想必須追隨情境的改變才能適應時局。世界上的道理從來就沒有絕對的,那麼甚麼才是此時需要的呢?跟隨心靈的感覺或許會是不變的策略,因為這樣才能發現真正的我。

無論個人是全理性的經濟人或是有限理性的行政人,當衷心追求的效率無法滿足人們所需要的效果時,會幡然覺醒理性的成份總是太多而失去人生的況味嗎?理性之餘不妨也跟著感覺走,去感受山川之美、人性之善、太上之真,讓大自然洗滌計較的靈魂,恢復原來的我吧。

2015年3月11日 星期三

想像空間


人的心理有時候是矛盾的,已經擁有的東西不見得珍惜,尚未得到的東西卻很渴望。是不是說已經擁有的東西近在咫尺,已不具什麼神秘感了,而尚未得到的東西雖朝思暮想而不可得,特別具有想像空間呢?

股市裡衡量個股的投資價值通常是用本益比,但是針對後市有特別發展機會的新興行業如生物科技業,卻改成本夢比了,這是為甚麼呢?因為已經成熟的行業其獲利能力是穩定的,所以使用本益比來衡量是恰當的,而新興行業的獲利能力具有想像空間,為了避免別人捷足先登故改為本夢比了。

有些人做事總是竭盡所能以求表現,那麼他的能力是清楚明白的;有些人做事總是多方想像以求突破,那麼他的能力是具有想像空間的。如果你是用人的人如何選才呢?我覺得老闆們需要認真執行的事情會用前者,而需要開拓新局的事情會用後者吧。

想像空間未必是成功的保證,卻是人類進步的動力。譬如1903年萊特兄弟實現了人類史上首次重於空氣的航空器持續而且受控的動力飛行,至今才過了百來年即由航空科技進步至太空科技,實肇因於人類獨特的想像能量吧。

古時候的人日出而作、日沒而息,講求的是認真務實的工作;知識經濟盛行的現代,講求的是創意如何及時滿足市場的需求,則光是勤奮的工作已不夠充分,還需要培養未來學、夢想以及文創的想像空間。

2015年3月8日 星期日

自我回復的能力


據說鯊魚的牙齒掉了還會源源不斷的長回來,壁虎的尾巴掉了也可以長回來,而螃蟹更是連整個肢體斷掉都能長得回來。所有的落葉植物也都可以在春天裡重新萌芽,那麼萬物之靈的人類有什麼東西是可以重新回復的呢?

我們都知道人類的頭髮、指甲能不斷的生長,一直到老死。人類的傷口如果不太嚴重的話也能復原,可是斷個手指、耳朵的話就長不回來了,皮膚的傷口太嚴重的話還會留下難看的疤痕。有人曾經不小心踩到小鴨,讓鴨胗露了出來,經過縫合後的鴨子依然正常長大,可見得人類的自我回復的能力不怎麼高明。

人類還是有很多能夠自我回復的能力,譬如體力透支經過充分的休息、睡眠可以恢復,譬如創造力的枯竭經過適當的刺激或學習得以回復,飢餓的肚子只要進食便能補充,每天充足的睡眠更是精神恢復的必要手段。如果不能回復的話,那麼甚麼都是珍貴的,人生也很快就七零八落了。

很多自我回復的能力都是無法以意識控制的,那是身體的新陳代謝機能;能以自我意識控制的回復能力如道家的修真、佛家的修持、讀書人的修身養性,其實就是生命力、意志力的展現,屬於精神層次的自我復原。十七世紀的海洋冒險、美國的西部拓荒精神、日本的武士精神、法國的熱血革命等也都是類似的精采故事。

《莊子·田子方》:「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一個心已死的人,再年輕也只能如行屍走肉般活著。身體無意識的新陳代謝機能雖能進行自我復原的工作,但是無意於營生的人會因為生活的不正常而導致身體機能失調,遲早仍會短命的;想反的,一個修真的道士多半能夠長壽,可見得精神力量可以影響身體機能的運行。

再大的水庫、湖泊如果沒有進帳的活水,總有耗盡的一天。求得長命百歲是大家的共同願望,因此需要加強自我回復的能力。身體無意識的新陳代謝機能是不能自我掌控的,因此自古以來便有各種以精神力量提振身體機能的法子,為了長壽、健康還是多行養生之道吧。

2015年3月5日 星期四

民主與法治


所謂的民主運動在啟蒙時期通常以簡單的口號或者簡化的模式便能引導投入者,譬如1789年的法國人權革命,大家高喊著「天賦人權、自由至上」,引起一陣激烈響應後便推翻了數千年的封建與專制。但是為甚麼人權是天賦的呢?既是天賦的權力那麼為甚麼數千年來就沒人發現呢?自由自在當然很爽,但是個人間的自由常相互妨礙著,需如何規範呢?種種問題皆有賴後續的努力。

激情過後總是不容易平靜的,法國經此革命後又動亂了數十年才恢復平靜,並在痛苦中體會甚麼叫做人權與民主、自由與平等。在大家都不怎麼瞭解民主的真意時便實行民主其實是不容易的,大革命之後還歷經獨裁統治以及拿破崙的專政與君王復辟以後,才逐漸摸索回到民主的道路上。從法國大革命對全球產生自由民主的熱潮看來,法式熱情的魅力還是頗得人心的。

反觀一水之隔的英國,1215年的大憲章便開始了法治的洗禮1689年通過權利法案:「未經議會同意,國王不得頒布法律或終止法律的實施,不得徵收和支配賦稅。」。此法案確立了國會為國家最高立法機關,在時間上比法國大革命整整早了一個世紀。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當然也不是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的,其間也歷經多次的革命,而權利法案也是在光榮革命成功後才得以簽訂的。這些革命的成果都落實成為法案,所以英國的國會式民主是建立在堅實的法治上的。

1775年爆發美國獨立戰爭,1782年英美兩國簽署《巴黎和約》的草案,1783年美國成為美洲首個獨立國家,也是世界第一個民主立憲的國家。美國原是英國的殖民地,移民大致來自英國,當然承襲了英國的法治信念,所以一經立憲即能實行了憲政,民主化的基礎也是很穩固的。

美式民主曾引領改革風潮,成為各國模仿的對象。但是立憲可以抄襲,法治精神卻需長期培養,於是所謂名目憲法、語意憲法成為諷刺假民主的用語,到頭來還是避免不了獨裁的回頭路;只有待法治落實了才能徹底根除人治。

從封建到民主,主要是因為教育普及民智已開,尤其是工業革命造就了人民經濟能力的大幅提昇,已不願屈居於王權之下,所以民主時代的來臨是必然的發展。工商社會的發達使得人際關係複雜化,道德倫理已無從規範,所以需要法治也是必然的。民主與法治好像是人的頭腦與身體,不能偏廢的。

2015年3月2日 星期一

心眼與煩惱


自從人類發明了結網捕魚,便大大的提高了漁獲能力,而網眼的大小可以用來決定漁獲的類別。依照聖經的記載,亞當與夏娃偷吃了禁果以後便長了心眼,而心眼的大小也決定了煩惱的類別,心眼大則煩惱粗略,而心眼小則煩惱細密。

煩惱有很多種,有些是確實存在而需要在意的,那麼無論心眼有多大都無法忽略它,譬如說窮到米缸見底了;有些煩惱卻是額外的,譬如說太陽會不會走丟了、大地會不會突然消失了;還有些煩惱是為了世人,譬如說先天下之憂而憂之類的。

無論如何,煩惱的類別還是跟心眼有關,甚至於跟性別有關。通常男生的心眼較大,或者說是心機短淺;女生的心眼較小,或者說是心機深長。但是凡事皆有例外,譬如傳說中的梟雄曹操卻長滿了心眼,既細且密。也有人說當權者的心眼都是既細且密的,當權者卻皆是男生。

心眼大煩惱少的生活愉快,心眼小煩惱多的坐立難安。份內的煩惱無法避免也就罷了,額外的煩惱卻產生了額外的牢騷與毒素,人就是被有毒素的煩惱催老與催醜的。煩惱有時也會煩死人,譬如傳說中的梟雄曹操就是煩惱特多而得了偏頭痛,最後終於被偏頭痛痛死了的。

煩惱確實愛找上人,但通常是自尋的,譬如本來有些閒錢放在銀行,三不五時領些利息也還蠻好的;哪天多了心眼學人去炒股票,結果住進了套房;心眼更細密的覺得多頭難等,乾脆學人放空股票,結果慘被催繳只好流血斷頭啦;即使發了財,那麼心思更多、心眼更密,小心偏頭痛找上門。

心經曰:「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其實明白了心眼的大小可以決定煩惱的類別,那麼把心眼放大些,只煩惱那些沒法少的便夠了,何苦經常為難自己呢?莫非有宿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