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的品格訓練叫做教養,那麼長大以後的品味提昇要叫做甚麼呢?遠見雜誌說:品味是「愛自己」,更代表讓自己過「美好生活」的能力。也有人說品味是一種專業表現,若從傳統的觀點看品味是個人修養的展現,立身處世的基礎。
譬如對人彬彬有禮,彰顯的是個人禮節的注重,旁人固然樂於接受,其實受益最多的還是自己。有聽說過禮多人不怪吧,彬彬有禮的人做起事來總是較容易成功的,尤其是那些剛遭遇過粗鄙無禮的人,再對比於你的禮貌,必然是受用無窮的。
譬如儀態的注重與保持,已被視為一種職業上的禮節,或者是彰顯專業的表現,知名的企業在這方面必然有所要求。具體來說,會有服裝儀容的要求,會有顧客服務的要求。俗話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應付的心態當然會有,其實儀態的注重也是個人品味的一環,而正確的穿著能夠使個人專業能力產生說服力,也是對於工作的一種尊重。
譬如學問的涉獵必然影響談吐,有些人儘管衣著光鮮打扮入時,可是一開口便穿幫了。那是因為學問沒有速成之道,打扮的事花錢找人打理大約可行,就沒有人可以幫忙談吐的,即便有也需長期的訓練。那麼學問如何涉獵呢?那是一種閱讀習慣,與休閒化為一體,只能是潛移默化的。
維基百科說:「情緒商數(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縮寫EQ,簡稱情商),是一種自我情緒控制能力的指數,情商是一種認識、了解、控制情緒的能力。」。一個冷靜的人才有冷靜的心思,才能發揮應有的實力;如果是經常發飆的人,如何能做出正確的判斷的決定呢?競爭如此激烈的年代時實經不起太多失誤啊。
美國總統林肯說:『一個人活到了四十歲,就該對自己的面孔負起責任!』。如果自己不能為自己的面孔負責,旁人要如何衡量對待你呢?所以《大學》說:「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