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5日 星期五

後發先至

《荀子.議兵》:「觀敵之變動,後之發,先之至。」。兵貴神速,可以後發先至當然非常好,可是怎麼辦到的呢?《孫子兵法.軍爭篇》:〝軍爭之難者,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計者也。〞。原來是兵不厭詐,誘之以利以迷惑敵人使其迂於途,故能後發而先至了。

國人向來注重教育,很早就有「不能輸在起跑點上」的說辭,可是起跑固然是贏了但方向正確嗎?會不會有背道而馳或者揠苗助長的情事呢?聽過「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故事吧,受此奚落的話,尋常人等大概難以招架了,而當時年紀小小的孔融卻能以「想君小時,必當了了!」反諷;但這只能證明孔融真的機敏過人而不是贏在起跑點的緣故啦。

關於後發先至還有一個著名的龜兔賽跑的故事,烏龜的行動遲緩是眾人皆知的,而兔子的敏捷也是有目共睹的,怎麼可能有這種結果呢?原來這是目標確立的問題,如果不把目標當回事(沒有意圖),即便有再大的資源也是用不上的;而目標明確的人,持續地走就對了。

如果沒有共同的目標意識,強作比較是沒有意義的。比如說兩人一起相約到某地,其中一人為了探望家鄉的父母而先行出發,探望父母的人沒有見到父母然後就急著出門的,所以必然先發而後至,那麼另一人如果自詡「後發先至」會有意義嗎?所以關鍵還是在於是否有重大利益成為共同力爭的標的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