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日 星期一

勢在必行

勢在必行是個成語,通常作「因情勢所逼,事情非做不可。」解釋。比如說政府推行政策或法令,必稱勢在必行,不然無以面對不贊成者;而眾口悠悠實難出現皆大歡喜的場面啊。其實都說條條道路通羅馬,此路不通難道路路皆不通嗎?不是說政治是妥協的藝術,請問藝術修養到哪去了呢?

如果一個政人物事事皆可妥協,必然被人詬病是個政客,沒有自己的見解;可是如果事事堅持己見的話,恐怕更難讓人接受吧;所以才有求同存異的說法,在紛擾事件中尋找所謂的最大公約數,而這溝通後的結果就變成大眾的勢在必行,不再是個人的堅持己見了。

政治如此,那麼私事如何呢?眾人的事表示大家都是當事人,私事的話係指相關人等才是當事人,仍要在當事人間尋求可以接受的共識,而不會是某人的勢在必行了。也就是說在民主社會裡已經沒有專斷這回事了,大家既然都是事情的當事人本該一起商量著辦。

可是《孟子·公孫丑上·第二章》說:「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這又該做何解釋呢?其實孟子只是說他會不避艱險力爭到底,他可沒說勢在必行的哦。你想嘛,事情的決定權在於君王,而君王會不會接受他的意見只能一再的遊說,根本無從堅持己見的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