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9日 星期四

刻意的忽略

人人都有不喜歡的或者害怕的事物,譬如有人懼高,讓他住在高樓恐怕是很殘忍的吧;譬如有人怕水,就不該強迫他游泳是吧;譬如有人不喜歡大蒜,就別請他吃蒜味香腸;所謂一物降一物,恐懼症通常是難以理解的,硬要解釋的話,只能說是命中註定的啦。
不喜歡或者害怕能怎麼辦呢?有人選擇刻意的忽略,避開它總行了吧。於是真怕曬太陽的把自己整個包裝起來,只剩個眼睛向外看的小洞;那麼真怕水的怎麼辦呢?當然就不能玩水啦,連洗臉、刷牙、洗澡都是心驚膽戰的,能免則免;還有懼高的絕對不會走到高樓的窗台邊,乘飛機當然也是不可以的;那種怕異性的就不知道能怎樣了,或許不結婚,或許成為同性戀?甚至還有些根本是怕人的(很奇怪吧),…。
俗話說:「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站起來」,那麼需要一再忍受厭惡與害怕嗎?如果不走這條路就須繞個大彎,甚至無路可選,那麼恐怕只能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礙了;如果不這麼做只是少了個選擇,不痛不癢的,何苦為難了自己;有時候為了身邊的伴侶,只能打腫臉充胖子的呢就當我沒提這事吧,人在江湖啊有時候總是很那個的!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二回:「不然。聖人云: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吾等問於高明之人,當趨吉避凶。」。如果已然知道自己害怕甚麼,應當會不自覺的避開它吧,話說「上帝關一扇們會為你開一扇窗」,或者說「生命會自尋出路」,所以天生怕甚麼的無需自卑,說不定某些方面會因此而比人強的,只是你還發覺罷了。

2017年6月27日 星期二

理解

維基百科說:「理解(Understanding),又稱為領會、了解、懂得、思維作用,是指一種心理過程,與諸如人、情形或訊息之類的某種抽象的或有形的對象相關,籍此一個人能夠對其加以思考,並且運用概念對該對象加以適當的處理。」。維基百科的解釋很豐富卻不容易看得明白,是否有更易懂的說法呢?
其實所謂的理解是多元化的,很難以一目了然的平面圖的概念去說明。譬如我們描述一所學校,我們用地圖來說明其地址、用校園平面圖來說明建築物的配置;可是建築物有許多樓層,可能需要更多的樓層圖,才能知道某個教室在哪裡;看了這麼多圖,其實我還是不知道這所學校的性質、特色、組織及教學團隊等;所以想要理解須先掌握理解的方向,否則還是雞同鴨講的。
理解是一種相對的認知,其意義是被比較出來的,而且不會只有一種確切的固定的答案。譬如我們說饅頭是沒有內涵的,而包子是有內涵的;可是有內涵的包子卻完全沒有彈性,豆沙包不能變成肉包,而饅頭夾了煎蛋就成了饅頭夾蛋、夾了肉排又變成另一種內涵;所以當我們說某人或某件事單純的像個饅頭,你會理解成沒有內涵的饅頭(無物可夾),還是大有來頭的饅頭(夾了甚麼就成甚麼)呢?
理解是一種共識,產生了共識的就能相互理解,產生不了共識的怎麼說都難說服對方。譬如說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甚至是共產主義)對抗了幾個世紀了,相互間的情報收集不遺餘力,但想互間的理解何在呢?如果能以理解取代對抗,都那麼些年過去了怎麼還如鯁在喉呢!
簡單來說,理解是一種包容的態度,以同理心去思考對方的處境,那麼對方的處置理由何在就能明白而不覺突兀了。明白不代表諒解,所以更徹底的理解應還包含若干的諒解才是吧。如果還是不能諒解也應明白以告,以尋求雙方滿意的妥協,否則僵持的、猜疑的雙方何來的理解呢?

2017年6月25日 星期日

修養

小時候的品格訓練叫做教養,那麼長大以後的品味提昇要叫做甚麼呢?遠見雜誌說:品味是「愛自己」,更代表讓自己過「美好生活」的能力。也有人說品味是一種專業表現,若從傳統的觀點看品味是個人修養的展現,立身處世的基礎。
譬如對人彬彬有禮,彰顯的是個人禮節的注重,旁人固然樂於接受,其實受益最多的還是自己。有聽說過禮多人不怪吧,彬彬有禮的人做起事來總是較容易成功的,尤其是那些剛遭遇過粗鄙無禮的人,再對比於你的禮貌,必然是受用無窮的。
譬如儀態的注重與保持,已被視為一種職業上的禮節,或者是彰顯專業的表現,知名的企業在這方面必然有所要求。具體來說,會有服裝儀容的要求,會有顧客服務的要求。俗話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應付的心態當然會有,其實儀態的注重也是個人品味的一環,而正確的穿著能夠使個人專業能力產生說服力,也是對於工作的一種尊重。
譬如學問的涉獵必然影響談吐,有些人儘管衣著光鮮打扮入時,可是一開口便穿幫了。那是因為學問沒有速成之道,打扮的事花錢找人打理大約可行,就沒有人可以幫忙談吐的,即便有也需長期的訓練。那麼學問如何涉獵呢?那是一種閱讀習慣,與休閒化為一體,只能是潛移默化的。
維基百科說:「情緒商數(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縮寫EQ,簡稱情商),是一種自我情緒控制能力的指數,情商是一種認識、了解、控制情緒的能力。」。一個冷靜的人才有冷靜的心思,才能發揮應有的實力;如果是經常發飆的人,如何能做出正確的判斷的決定呢?競爭如此激烈的年代時實經不起太多失誤啊。
美國總統林肯說:『一個人活到了四十歲,就該對自己的面孔負起責任!』。如果自己不能為自己的面孔負責,旁人要如何衡量對待你呢?所以《大學》說:「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2017年6月22日 星期四

近水樓臺

宋·俞文豹《清夜錄》:“范文正公鎮錢塘,兵官皆被薦,獨巡檢蘇麟不見錄,乃獻詩云:‘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逢春。’”。這句話反映出中國社會把人情錯用於升遷的陋習,只要攀得上部屬關係、裙帶關係等的概能沾親帶故了,所以一人得道後雞犬皆升天就不那麼奇怪啊。
由於氣候不穩定,近水樓臺不見得天天可以先得月,但必然是沾著水的;而中國人以水喻財,是否代表著沾著財呢?根據算命界的說法,城市的市集通常位於地勢較低下處,那麼市集還真的算是沾著水的,因為水都往低處流嘛。換個說法,人不往市集裡去怎麼赚得到錢呢?
近水樓臺除了沾水帶財以外,或許還表示親近異性的機會,所以著名小說裡不乏因近水樓臺而產生情愫的橋段,而同學、同事因每日接觸而談論感情的也是順理成章吧。譬如紅樓夢的大觀園裡住了一大群女生,那麼賈寶玉不愛上幾個也難;譬如西廂記的張君瑞,要不是借住於山西普救寺的西廂,怎麼有機會認識隔壁的崔鶯鶯呢?所以近水樓臺是至關緊要的。

人活在世上要面對的挑戰很多,為自己找個有利的位置作為出發點應當是聰明的點子,所以藉著近水樓臺製造機會不失為好方法;只是凡是要弄清關鍵才能有作用,譬如台大是全國最高學府吧,那麼舉家搬遷到台大附近當鄰居,是不是就有機會進臺大讀書呢?若說是為了沾染些讀書風氣或許還有些可能吧。

2017年6月20日 星期二

天賦

俗話說:「一樣米養百樣人」,用來比喻人我之間思想與行為各有不同。人的思想與行為的確複雜,難以理解與判斷;可是人的謀生方式似乎就沒有那麼複雜了,加以分析解讀或許可以做為自我謀生的借鏡。漢書賈誼傳:「鄙諺曰:『前車覆,後車戒。』」,應該就是指這類借鏡的作用了。
俗話也說:「四肢發達的頭腦比較簡單」,意指四肢發達的人靠體力過活就可以了,以至於不太愛用頭腦,自然就簡單了些。或許有些四肢發達的人聽了不服氣,其實他們的腦筋也很靈活的呀;是的,四肢發達的人絕對不笨,否則如何指揮靈活的四肢呢!只是四肢發達以外的事情應該沒空或者沒興趣管了吧。
四肢不甚發達,那麼頭腦還算聰敏的當如何呢?當然就是要靠腦力過活啦。世上靠腦力的活非常多,只是通常需要學習一些技能才能運作自如,所以認真學習是必經之路;還有這年頭總是流行求新求變啊甚麼的,想要一技傍身就有好日子過的時代已遠,不停學習不停創新已是宿命。
有些人四肢不甚發達、頭腦可能也不見得聰敏(通常不怎麼愛讀書),可是他們顏值高體態好,好像很受歡迎,那麼他們要靠甚麼過活呢?答案是靠魅力,君不見只要巨星來台必然萬人空巷好不熱鬧。可是魅力好像很容易退燒能靠這個過一輩子嗎?這的確是個隱憂,所以藝人常開發第二事業,以備萬一;可是藝壇總還是是有些長青樹的呀,如何常保魅力該去請教他們。
有些人對音樂、美術、舞蹈有特別天賦,這種天賦通常是學不來的,當然不能暴殄天物,必當自珍自重的啦。雖然有天賦,後天的努力依然不可少,否則人才濟濟之下依然難出頭。話說天賦即天賦,或許這就是上帝特許的行業,無此天賦者莫要強求,應是強求不來的。
這麼說來,那麼那些什麼都不是的要靠甚麼過活呢?只能靠努力啦!俗話還說:「一枝草一點露」是吧,意指天無絕人之路;路或許是有的,可是應該不怎麼好走的吧,那些命中註定只能當小草的能不努力嗎?其實小草一直都是很爭氣的,否則乏人照料的怎麼還活得下去啊。

2017年6月16日 星期五

因地制宜

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夫築城郭,立倉庫,因地制宜,豈有天氣之數以威鄰國者乎?”,意即根據各地的具體情況,制定適宜的辦法。譬如台灣有河洛人、客家人、外省人、原住民等,他們的風俗習慣差異當然是存在的,如果當地的政府不能掌握這些因素便會鬧出問題來。
《孫臏兵法·月戰》:“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不得,雖勝有殃。”。這是指「地利」為成功的充分條件之一,如果不能具備,雖然成功免不了遺留後患。譬如三國時曹操帶領北方的兵馬難下],卻因為水土不服無法攻克東吳,便是受了長江天險的限制。反過來說,東吳能敵曹操,便是充分發揮其地利條件。
《晏子春秋·雜下之十》:“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這是指沒有選對地域而產生的質變。譬如台灣有日本、義大利、法國等料理,樣子看來與原有的料理可能差不多,設實際的風味已然改變;或許有人抱怨不夠道地,可是真正的原因可能是迎合本地人的口味吧。
讀過地方自治法的應該知道,地方自治法的精神即在(中央與地方)均權以及因地制宜,可見得這是民主法治的趨勢與原則。全球化風潮應是當今最勢不可擋的吧,即便如此也須顧及在地化,才能迎合當地的地利,否則雖勝有殃。這從跨國企業的經營模式不難看出其端倪。

2017年6月15日 星期四

融會貫通

《朱子全書·學三》:“舉一而三反,聞一而知十,乃學者用功之深,窮理之熟,然後能融會貫通,以至於此。”。中國人背書的功力一流,古裝劇偶而還會看到學子們搖頭晃腦背書的樣子,以及老師考學生背書的情節,書背多了、背久了多少還是會通的,可是絕對不是有效率的好方法,那麼你學會了融會貫通的本事了嗎?
學子常感嘆讀書只是為了拿分數,考前把書看熟,考後就還給老師了。這樣的體驗其實我們也都有嘗試過,可是升學制度如此,不靠分數該拿甚麼評斷自己比別人優秀,更值得國家栽培呢?參加各項國際評比或許是個辦法,可是研發、創新能力的培養也不是一蹴可及的,更何況需要家長充足的財力支持。
如果讀書能融會貫通,應該不容易忘掉的,即便忘掉了到用時自然會再想起,相信你我也曾有此等感應;那麼如何才能融會貫通呢?據說有慧根的可以領悟艱深的道理,那應是指天分吧,其實天分多半與興趣攸關,有興趣的學科讀得通的機率自然會提高許多勤能補拙或許也是個辦法,如果實在找不出特殊興趣的話。
如果沒有融會貫通的話,書是為老師、家長讀的,如果融會貫通了才是為自己讀的;反正讀書已是義務教育,閒著也是閒著,就認真讀一回書又有何妨,而真讀出心得來的話將來必然受用的。還有,如果讀書的態度是活用的,除了正面告知你的知識以外,還潛藏著諸多啟發,所以書雖然大家都讀了,收穫卻因人而異。

2017年6月13日 星期二

演化

三國演義的開場白:「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意指歷史是宿命論的,這是從大一統的角度看,其實歷史的未來是不可知的,沒有人能預測結局。俗話說「殺頭的生意有人做,可是賠本的生意就沒人做了」,如果起事者都預知命中註定必然是失敗的,恐怕沒有人敢起事了,所以歷史是賭注的、機運的。從發展的角度看,歷史是演化的。
綜觀歷史,充斥著各種主義,比較著名的有民族主義、民權主義、資本主義、社會主義等,影響著歷史的走勢,那麼這些主義都是一成不變的嗎?民族主義太過狹隘,修正為大民族主義,如中華民族、大和民族等;民權主義太過樂觀,由天賦人權發展為革命人權;資本主義欠缺人性,修正為跨國企業主義;社會主義過於濫情,修正為人本主義;所以主義也是演化的,未來會是甚麼是發展而定。
古代的帝王自命為天子,意指君權神授是不容懷疑的;可是改朝換代時上一位天子被下一位天子推翻了,難不成是那時天神放假去了嗎?還是天神也改朝換代了呢?其實後起之秀的野心也是日益壯大來的,所以也是演化的。譬如偉大的成吉思汗一開始只是某個部族的領袖,雖然打了些勝仗,應該還沒意識到將來會是如此風光吧。
歷史、主義、首腦都是演化的很難了解與掌握,或許可以把天下分為四種人:搧風點火的起事者、推波助瀾的共謀者、隨波逐流的跟隨者、中流砥柱的革命者。大部分人當然只能當個跟隨者,而有心人才會扮演其他人種。歷史就是由一大群不特定的人互相影響的產物,當事人不會知道結局將會如何,因為仍在發展當中,而歷史定位只宜由後人判定。

2017年6月10日 星期六

再利用

2017世界人口已達75億,聯合國估計,在2100年將進一步增加到112億。維基百科說:「世界人口自13世紀50年代的黑死病和歐洲大饑荒時期後就不斷地增長,當時的世界約有3.7億人。是而天然資源有限。」。人口爆炸性增加而地球資源不變,資源匱乏的程度與日俱增,於是資源再利用的呼聲日盛。
台灣是個島國,資源更是有限,舉凡能源、紙漿、礦砂都須進口,就算水源也是日漸枯竭,所以資源再利用不只是口號,更成為企業永續經營的重要課題。譬如半導體業用水量極大,且不能停工待料,所以用水回收系統是不可或缺的;即便如此,水荒一來各大廠便急著四處打聽買水的機會,總是嚴正以待。
世界人口雖然源源不絕的誕生,其實在已開發國家還充斥著人口老化的問題,也就是說同時存在著人力再利用的問題,否則新生代可養不起眾多老人。人力如何再利用呢?大概可分為兼職及二度就業兩方面,所謂兼職須培養第二專長,否則只能在服務業裡找機會;二度就業就沒甚麼限制了,反正是再利用嘛,能怎麼用就怎麼用。
《禮記禮運篇》:“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如果說須為五斗米折腰,有些人恐怕是不屑的,於是剩餘的人力化身為義工,出現在醫療機構、慈善機構等。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人們能夠活化其生存的價值,其實還挺有意思的,如果你是閒置的老人不妨一試。

2017年6月9日 星期五

欣賞

百度百科說:「欣賞,即享受美好的事物,領略其中的趣味 ;認為某件事或物的好, 喜歡 ,表示稱讚。」。是的,欣賞代表享受並領略其中的趣味,所以懂得欣賞的人有福了。譬如假日逛逛花市、拜訪故宮、拜訪美術館,所謂偷得浮生半日閒此之謂也。
《詩經·大雅·旱麓》:“鳶飛戾天,魚躍於淵。”。人的慾望不少,嚮往飛禽、游魚的自由是可以理解的,雖然是自己做不到的事,純欣賞總可以吧。《史記·孔子世家》:“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幸好人類還是有想像力的,很多不能做的事可以在想像中得到開脫。
不知道是誰說的「解語花,花解語,台上紅妝,台下戲,人生本如戲。」。人生如戲或許是真的,可是很多角色不方便或者沒機會演的,所以各種小說大行其道,譬如武俠小說中主角的際遇哪是常人碰得上的,藉著小說的鋪陳好比自己也曾經歷了一番;譬如紅樓夢裡的鶯聲燕語兒女情長的,凡人如何享得,跟著小說神遊一番好像也不錯;譬如水滸傳中人物的豪邁氣概令人拍案叫好,可是造反是要殺頭的,跟著小說無聲的吶喊一番得了。
人生無聊大夥皆有體驗,為何不欣賞周邊的人事物呢?所以新聞節目的收視率一直是居高不下的。不論你是關心國是或是愛湊熱鬧,不論你是菩薩心場還是幸災樂禍,看新聞總是有趣的,男女老少咸宜的;如果哪天沒新聞了,日子不知道怎麼才能過得下去喔,尤其是處於唯獨薪水不漲凡事凡物皆漲的世代。

2017年6月7日 星期三

盲目的恐懼

赤壁之戰是中國史上少數以寡擊眾取得勝利的著名戰爭,何以致之呢?水土不服(南船北馬及瘟疫)固然是原因,所以曹操採用了龐統的連環船計策;可是曹操不知道江南的冬天會有幾天吹東風的天氣驟變(曹操的軍隊在西邊),以至於發展成火燒連環船的慘劇;也就是說情報不如人的即便擁有百萬雄兵也只是瞎了眼的老虎。
遠古戰爭的情報收集不易,那麼近代應該大有改善吧!其實不然,二次大戰的關鍵戰役或多或少是以情報決勝負的。譬如珍珠港事變、中途島戰役,甚至諾曼地登陸都是典型的情報戰,交戰各方皆努力地猜測對方的動向,再以蒐集來的情報佐證,而真正掌握者即可取得先機。
雷達大概是在二戰期間發明的,發明以後即受到高度重視,到如今在軍事設備開發領域裡應是最有看頭的。譬如美國的神盾艦及相位陣列雷達,已發展成為戰場的監控與指揮中心;有完善雷達設備的成了千里眼,而雷達設備不如人的淪為睜眼瞎子,只得任人宰割。
最新世代的戰機為隱形戰機,那麼隱形戰機有甚麼好處呢?它可以穿透敵人的防空網,恣意的遂行其軍事目的。比如說敵人的空優戰機性能優越,甚至於比你的好,可是對方需近身到五十公里(甚至更短)才能偵測到你,而你在一百公里遠就發現了敵人戰機並發射飛彈攻擊它,那麼對方還能有勝算嗎!
都說商場如戰場,其實職場亦如戰場,可惜商場或職場沒有雷達這種東西可資運用,只能靠某些評估機構的情報、專家的意見以及自我判斷定調。試想能夠事先推斷匯率的、能夠預測市場動向的能賺多少錢;如果你已確認未來情報的價值,就應想方設法把它描繪出來,而不是盲目的瞎闖。

2017年6月4日 星期日

沉默是金

子張學干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意思是說保持沉默是最可貴的。那麼為甚麼說保持沉默是最可貴的呢?因為言寡尤、行寡悔,也就是明哲保身、少說少做就少錯的意思,即把別人一直犯錯用來相對彰顯你的少錯。
是否錯誤的認知在當權者,而當權者對於下屬做錯的事印象深刻,對於下屬做對的事卻認為是下屬職責所在理所當然該付出的,因此雖然做對了很多事,偶而做錯、說錯一次便完了。證諸歷史可以發現很多故事就是這麼發生的,難怪沉默是金會被認定為圭臬。
隨著時代的變遷,當權者已改為民選,換句話說人民才是國家的主人,還適合沉默是金嗎?須知民主時代的政策當以民意為依歸,而你沒意見的話可能被解讀為欣然同意,對這樣的結局你也能接受嗎?如果你覺得委屈,當擁護屬意的政黨為你發聲,至不濟也要發揮選票的影響力,好讓政客懂得謙遜是吧。
禍從口出,因此是否沉默以對也考驗著為政者的智慧,能怎麼辦呢?馬需前卒、炮需斥候,為政者如果不方便立即出聲時,或可藉由小兵立大功的模式,以代言人發出聲明;如果反應良好則順水推舟趁勢表揚一番,反正目的已然達成;如果反應不佳則予以切割,來個棄車保帥,推說只是個人意見罷了。

2017年6月3日 星期六

園林與仙境

維基百科說:「中國園林,是中國建築的特色之一。廣義上,園林意指在人工建築出來的環境中模擬自然景物,範圍相當廣,小至盆栽的植種,大至池水與假山的布景。」。所謂模擬自然景物其實是在模擬身處仙境的感受,這個想法在北宋末年的艮岳發揮得最為淋漓盡致;可是仙境真的能被複製的嗎?
唐朝詩人劉禹錫《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想要模擬仙境的氛圍必然要有山、有水,可是造座山容易嗎?還好「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只要看起來像座仙山就可以了;那麼引條大水也不是那麼好辦的吧!幸好「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把環境弄得像龍喜歡住的樣子就可以了。從園林發展的歷史過程看,大概就是這樣的思維引導著中國園林的發展。
話說仙人其實應該是住在深山裡的(否則無法專心潛修),而祥龍也應是住在深潭裡的(否則龍困沙洲易遭蝦戲),所以人造的園林既無仙也無龍才對,那麼何處真有仙境呢?假日偶而到山裡走走,空氣清新而風景秀麗,如果還飄著薄霧使群山若隱若現著,你是否曾經眼光閃神仿佛發現神仙在眼前飛逝了呢?相對於那滾滾紅塵甚囂塵上的,這裡應是仙境了。
中國文學上出現過兩次仙境的描述,即香格里拉與桃花源,它們有共通的特點:離群索居與人性的淨化。離群索居係指人們住在封閉的深山裡,而山中無歲月所以人性單純化了。《漢書董仲舒傳》說「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如果致力於布置園林卻夢不見仙人,何如善化人性打造桃花源呢?深山裡有的是仿佛仙境的優美環境,只是人性未臻完美罷了。

2017年6月1日 星期四

發展平台

最近的消息:「中國烏鎮‧圍棋峰會」於今年(2017)五月底舉行,AlphaGo三度擊敗世界棋王柯潔。維基百科說:「深藍(Deep Blue)是由IBM開發,專門用以分析西洋棋的超級電腦。19975月曾擊敗西洋棋世界冠軍卡斯巴羅夫」;可是那時的人工智慧始終不敵圍棋高手,經過18年的發展之後,棋力最高的人工智慧圍棋程式才大約達到業餘5段圍棋棋士的水準,且在不讓子的情況下,仍無法擊敗職業棋士。20163AlphaGo第一次擊敗圍棋職業九段棋士李世乭,可是過了一年之後,AlphaGo竟已完勝世界排名第一的圍棋棋王,進步得如此神速究竟藏著甚麼驚人的秘密呢?
電腦的世界就是這樣的,以驚人的速度快速發展著,當時的「深藍」號稱超級電腦,仍不敵圍棋高手,可是據說擊敗世界棋王的AlphaGo卻是只用了單機版的人工智慧圍棋程式;所以電腦世界的驚人發展其實早已不是秘密,早期的大型電腦的功能甚至不如今日的一台個人電腦;早期的資訊系統只能做些統計,而如今的軟體已被用於發展人工智慧。
IBM被稱為科技界的巨人,或許因為是IBM所致力推動的所以才有如此的神力吧!如果你是這麼認為的,那你就錯了;IBM曾經因為不敵開放系統的蓬勃發展,被迫地加入開放系統的行列;那麼開放系統又是何方神聖呢?維基百科說:「開放系統 (計算機科學),由UNIXPC系統所組成的產品,它們支持和接收廣泛的工業參與。」。「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是中文維基百科的副標題,意指能夠接納眾人參與的必然壯大,當然也勝過獨家的努力與成果。
打敗圍棋職業棋士其實也沒什麼,了不起人類讓出棋賽地盤便可;可是如果圍棋棋藝象徵難以克服的人類智慧,那麼AlphaGo的成就便極為可觀了,它象徵AI取代人類工作的日子不遠了。到目前為止AlphaGo還算是獨家企業的努力成果,不過依照資訊界的慣例,AI的進展遲早會成為一種發展平台,吸引各方人才的全面投入,到那時的磁吸效應便會有爆炸性的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