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五帝本紀》:“舉八元,使布五教於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平外成。”。中國人一向崇尚倫理,這與漢朝以來獨尊儒術有關,也確實敦厚了民風。倫理中親子關係當然最重要,而兄友弟恭算是第二重要的吧,俗話說打虎捉賊親兄弟,家道的經營當然少不了眾兄弟的合衷共濟。
《論語‧顏淵》:「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好一個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出外打拼的人很容易孤單,最喜歡這樣的說法了。你想,當地人應該多是有兄弟的,做甚麼事情都能幫襯,那麼外地來的人只好結交異性兄弟囉。台灣因為移民多,這樣的情形相當普遍。
有趣的是中元普渡時,稱呼那些被祭拜的孤魂竟然也叫好兄弟,那是希望與這些好兄弟們結緣嗎?應該不是吧,人鬼殊途的,其實這是佛教盂蘭盆節帶來的概念(道教的中元節與佛教的盂蘭盆節正好同一日,皆為農曆七月十五日),意思是普渡眾生,而死者為大故以好兄弟稱之。
如果可以與陌生人稱兄道弟,然而對自家兄弟卻視同路人,你認為這樣合情合理嗎?可是事實上這樣的情節好像常發生,稱之為兄弟反目。都說血濃於水,當兄弟的怎能反目呢?應該是為了爭利益吧;祖宗有知的話,甚至會從黃泉回來與之算帳的,怎能不知反思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