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8日 星期二

危言聳聽

關於危言,有兩個出處,其一:《論語.憲問》所說的「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這裡的「危言」說是指「正直的言論」。其二:《漢書.卷四八.賈誼傳》:賈誼上疏給文帝說(當今國事)「痛哭者一,流涕者二,長歎息者六」,於是有人(宋代呂祖謙〈館職策〉)就認為賈誼是在「危言駭世,姑一快胸中之憤」。
危言聳聽又作危言駭世,頗有語不驚人死不休之勢,其實是怕不這麼說會被當成耳邊風。畢竟人類的聽覺有所謂的疲勞,精神也常不集中,尋常的對答總是可有可無的;可是如果有人提出與己身有重大利害關係時,耳朵會豎起來精神也為之一震的,所以《孔子家語.卷四.六本》說:「良藥苦於口而利於病,忠言逆於耳而利於行。」。
同樣一句話,說者的感受與聽者的感受可能大異其趣。比如說爸媽喜歡叮囑孩子,總是認為自己的人生經驗豐富,覺得有危險的事情當然要叮囑一番了;可是從孩子方面看就不是這樣了,父母與孩子處於不同世代,父母認為的危險卻是新世代所謂的新鮮與刺激,如果不跟著幹的話豈不是跟不上時代了。
如果你是真心替孩子著想的,可能需要考慮時代的背景,有些事情是新世代必然要體驗或者面對的衝擊,如果一昧地逃避可能真要落伍了。俗話說馬無夜草不肥,高風險其實也是高利潤,完全忌諱高風險其實不見得明智,如果你能告訴孩子如何規避高風險而取得高利潤,才是在高度競爭的時代裏的良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