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元稹《月明三五夜》詩:“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拂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詩人的情境描述功力實在了得,短短幾句就可以刻畫出當事人的心情與性情來。細想一下,一輩子花在等待的事情還蠻多的,譬如外出等車子、上館子等出菜、拼事業等回音、求職等消息,總有數不完的苦等,那麼等待有其意義嗎?
譬如釀一罈酒,非等個一年半載才有撲鼻的佳釀;譬如釣一回魚,下了餌哪有不必等的,尤其是放長線釣大魚,期望越大等的越是無奈;譬如調教後進,十年樹木百年才能樹人,沒有執著的意念哪裡等的下去。等待通常很是無聊,可以做點別的嗎?有些事情可以分別經營,有些事情卻須專心一致,就怕是空等待白了少年頭。
景氣不佳,同行事業紛紛倒閉,最後就剩幾個根基穩的還在苦撐,那麼憋得住可否算是一種實力?成功是不是屬於堅持到最後的人?事事難料,有時候好像就是這種邏輯,有時候卻有不怕死的後起之秀,憑著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勇氣,硬是搶走了最後的商機;為甚麼會這樣呢?因為他是新加入的,沒有漫長的等待耗盡了力氣。
股市也是一樣,只有那跌無可跌才進場的方是贏家,那麼這時機該如何掌握呢?如果有人說他可以完全掌握,那應該是騙人的,否則他直接從股市撈錢就好了,不必辛苦當甚麼專家了。所以這時比的是能預留多少頭寸(口袋有多深),及對時機有幾成把握(眼光是否獨到),選股是否確實等。
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後,聽從張良的計策退入漢中並燒了棧道以示不爭,其實是在掩人耳目才好暗中準備;可見得等待是為了更長遠的目標,而非等待天上掉下來的機會,實應爭取時間積極備戰,否則空等閒只怕會白了少年頭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