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說:「標語或口號,是在政治、社會、商業、軍事或是宗教等範籌上所使用的一句容易記憶的格言或者宣傳句子,主要用作反覆表達一個概念或者目標。」。記得西元兩千年以前聽到的口號比現在多,好像社會越封閉或者局勢越緊張時口號便越多,彷彿口號是威權者常用的特效藥,而時代越開放社會越自由時口號就越不流行了。
撇開政治的因素,那麼口號的用意及成效為何呢?你是否注意到,口號通常是喊給別人聽的,這好比豎起一面旗子(自己已是心知肚明)當然是給別人看的。如果大家一起喊著同一種口號,還有一層識別的作用,那些不喊的圈外人便現形了;可是通常在這種時候大家都會跟著喊,即便心裡原本不甚樂意的,不然就穿幫了。
學校裡常用的通常是標語而非口號,因為標語是靜態的不會隨風而逝,可以堅持一段相當長的時間。當然啦,集會的場合還是偶而會喊喊口號應應景的,畢竟學生的喉嚨都蠻好而且廉價的,賞他們一杯飲料就很高興了。記得以前中美斷交時就常被招集到街頭喊口號,那時候還是挺樂意的,難得可以不上課到街上閒晃嘛,只是都喊了哪些口號呢?好像不是重點,音量夠大才是重點。
如果在戰場上聽到敵方的聲勢浩大,你會不會覺得心虛呢?如果我方有一段大夥耳熟能詳的口號可以聚集吶喊著會不會比較心安呢?所以高喊口號還有相互壯膽的作用吧。團體首重士氣,看來高喊口號好像也有這層作用,難怪比賽時也常聽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