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6日 星期四

大不同世界

《禮記·禮運》大同章:「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讀書人應該都有讀過禮運大同篇吧,這大概是中國人共同嚮往的政治理想了,可是這樣崇高的政治理想曾經在歷史上出現過嗎?
中國歷史上有過不錯的漢唐盛世,但其實大部分時間處於戰亂頻仍的狀態而民生疾苦著。就算如今科學昌明,兩岸三地皆有空前的繁榮,其實與大同世界的理想仍然遙不可及,請問這到底是為了甚麼呢?或許這件事情想弄個明白還須從人性著手,打從根源發現癥結的所在。
都說如今已是多元化的社會,那麼多元到底是指甚麼呢?維基百科說:「多元或多元主義在社會科學和政治哲學中,指不同種族、民族、宗教或社會群體在一個共同文明體或共同社會的框架下,持續並自主地參與及發展自有傳統文化或利益並且互相尊重以及互相學習、交流、合作。」。這樣的解釋很是弔詭,在共同社會的框架下的各色人等都想著如何發展自有傳統文化或利益,卻期待著他們可以相互尊重以及相互學習、交流與合作,這樣有可能嗎?果不其然,越是多元化的社會就越是動盪不安,因為他們的世界原本就是大不同的。
大同世界應是植基於無私才能實現的,所以「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如果大家都藏著私心,這些必然都是白講的了;可是大同世界是多麼地詳和與樂利呢?真的甘心放棄嗎?於是想盡辦法從法治當中尋找到答案,比如社會主意啊甚麼的。問題出在以道德出發的理想世界能由法治來實現嗎?據說道德在法治裡好像根本不具意義,僅能供參考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