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4日 星期二

癥結

清 蒲松齡《聊齋誌異褚遂良》:「病癥結,又孤貧,奄然就斃。」。癥結是指腹中結塊的病,如果換了這樣嚴重的病復又貧病無醫,當然很快就掛了。中國文字的用途常有演化,癥結本來是指腹中結塊的重病,現如今已演化成為比喻事物疑難的所在或難於解決的關鍵了。
講到解決問題的關鍵,通常是難以被發現的,所以世上常有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弊病存在。也就是說只有經驗豐富且用心經營的人才能發現問題的癥結所在,而尋常的尸位素餐的管理者總是找不著問題的癥結所在,只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應急了。只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人被稱為蒙古大夫,其實那也是一種誤解,據說那蒙古大夫原是醫馬而不是醫人的。
比如說現如今的薪資水平低下的問題頗嚴重,如果政府嚴令用人單位提高薪資的話,可能不是正確的方向,因為不賺錢的老闆縱然想提高員工的薪資也是力不從心的;不然精明的老闆們怎麼會不知道高薪可以招攬高才的道理呢?所以如果能讓百業都可以賺到大錢的話,薪資水平低下的問題自然就會迎刃而解了。
《三國志‧魏志‧華陀傳》:「府吏倪尋、李延共止,俱頭痛身熱,所苦正同。佗曰:『尋當下之,延當發汗。』或難其異,佗曰:『尋外實,延內實,故治之宜殊。』即各與藥,明旦並起。」。這個故事是說倪尋、李延兩人的病癥都是頭痛身熱,但是病因卻是不同的,所以必須對症下藥方能藥到病除。(即『尋外實,延內實,故治之宜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