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2日 星期六

煞風景

如果你在某個名勝風景區,看著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怡人景色而露出陶醉的表情時,突然看到一處格格不入的人工裝置或者色調造型皆不搭的建築物、請問你的感觸是甚麼呢?有時候,人工裝置、建物的色調造型沒有甚麼不對,只是站錯位置擋住了該有的視野,或許你就會有不爽的感覺了!
維基百科說:「恐龍法官為台灣社會產生的名詞,意指司法界「活在恐龍時代」的法官,取材自遠古的草食性恐龍對現實反應緩慢的刻板印象。」。話說那法官應是最懂法律的人,不太可能做出不合法的判決,但卻可能做出群情激憤的判決,為甚麼呢?或許是不合情理或者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吧。
如果議事已近尾聲,眾人皆有倦意時,突然出現了個意猶未盡的發言人;你心底或許咕噥著:有個完美的ending不好嗎?怎麼有這麼不識趣的人。是的,專家說表達應重效果,不識趣的發言談得上效果嗎?效果或許還是有的,但應是反效果吧。
白居易的《琵琶行》:「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不知道古時候的樂譜是否有休止符,用來表達應有的凝絕,若依《琵琶行》的描寫看來或許應該是有的,不然怎麼表達「此時無聲勝有聲」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