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風箏是個有趣的的經驗,相信大多數的人都放過風箏,在同樣的時空裡,有的人可以放得很高很穩,有的人卻難得成功。有人說放風箏可以比擬為用人,那麼其中可以體驗出甚麼道理呢?
風箏可能是買來的,也可能是自己做的,自己做的人比較能夠了解箇中奧妙,富有實驗的樂趣。小時候窮,玩具皆需自理,因而有了這方面的製作經驗。風箏的材質宜輕宜堅固,翼展要大結構必須平衡,還要有長長的尾巴好維持穩定,更重要的是綁繩子的地方必須是整個風箏的重心。還有繩子必須夠堅韌,最好還要有個收放繩子的設施,就像釣魚時的捲線器。此外還要有個好握的把手(好比釣竿的竹節),如此一來,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
那麼用人與風箏有甚麼關係呢?首先,被用的人須健康、行動敏捷,志氣要大、心態要平衡、做事顧慮後果。其次,此人最好已成家,而其家用落在此人的身上。最後,用人機構宜有健全的升遷制度與資源供應體系,而此制度的權限正好落在管理者的手中。為甚麼要這個樣子呢?對照一下風箏的製作就明白了。
風箏已備,當然要找機會操演啦。此時風要穩且持續不斷,放時要趁著風勢,風箏的拉力頗大時要趁機放線,而拉力小了卻要收線。會放風箏的人在風力變小時常扯著風箏,在一扯一放之間可以讓風箏緩慢上升;不會放的人則是滿場跑,企圖以蠻力拉起一片天。風箏需放至一定高度以後才會穩定,所以線必須夠長,也必須夠好收放才容易操作。
對應於用人的情境,首先景氣要好而且穩定成長,開發的案子則要趁著時機推出才會省力。其次,產銷暢旺時不妨擴充產能,產銷遲滯時便要思量收縮規模。景氣不佳時要及時促銷,但也不可削價競爭。經營順暢時借重企業人才,經營不順時要當員工的支持者。經營須有相當規模才能合乎效益,所以資金後盾至關緊要。為甚麼是這個樣子呢?對照一下風箏的施放就明白了。
俗話說將帥無能累死三軍,風箏其實只是個工具,能不能高飛還要看施放的人的本事。換句話說,運籌帷幄的人才是那個需要負責的人,如果不會切菜嫌鉆板、不會駛船嫌溪灣,那麼再多的人力也是不夠用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