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7日 星期五

提味

百度百科說:「提味,漢語詞語,釋義為由於增加佐料而使得可口、好吃或加上美味的配料(如調味品或調味香料)使可口;使增添趣味或滋味。」。這樣的說法,好像味道是被附加上去的,我覺得這是加味而不是提味,不然這「提」字就無從解釋了呀。比如說你到提款機提款,這錢本就在你戶頭裡,如果戶頭裡根本沒錢,怕是提不出來了。
如果你有烹飪的嗜好或常識,比如說動手煮一鍋肉湯,習慣上鹽巴是煮好肉湯最後才加進去的。未加鹽巴前,肉湯已有一些鮮味但是不會太濃郁,可是加了鹽之後好像變魔術一般,鮮味整個被提上來了,所以鹽巴通常公認是被用來提味的。這鮮味本屬於肉湯,可是需要加了鹽巴之後才會被提上來的。
喜歡吃客家菜的知道吃白斬雞需要以桔醬提味,不然光吃白斬雞好像少了什麼似的。而桔醬本身就酸不溜丟的難以入口,但是與白斬雞相遇就顯了神通了,這好比魚幫水、水幫魚的完美結合。喜歡吃魚丸湯的人應該也知道,魚丸湯需要佐以胡椒鹽以及切片的芹菜珠,不然就不夠純正了,如果再來點烏醋,那就更完美了。以上都是提味的顯例。
社會是分工的,有人適合燃燒自己照亮別人,而有人適合把這光芒襯托的更富有氣息。比如說蠟燭屬於前者,但是蠟燭就是蠟燭,只是光亮而已,既不輝煌也不燦爛;可是如果把蠟燭放進精緻典雅的燈籠裡,那就別有一番風味了。不信的話你看那宮廷劇裡,少有直接點上蠟燭的。社會既然是分工的,就須有付出本味及提味的個別角色,才有共榮的天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