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2日 星期一

出發點與同理心

從不同地點出發旅遊,雖然目的地相同,感受應會不同。比如說到宜蘭旅遊吧,一個從基隆走北濱沿著海岸線到宜蘭,另一個從台北上高速公路走雪隧到宜蘭;那麼一個沿路欣賞美麗的海景,另一個塞在高速公路擠過雪隧,你說能有相同感受嗎?就算從相同地點出發旅遊到相同目的地好了,如果途徑不同我想感受也會不同的。
維基百科說:「同理心,或稱做換位思考,指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思考的一種方式,即於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同理心是現代的慣用語,為了表達想拉近相互的觀點和距離的誠意,可是如果沒有經歷過相同的際遇,如何能發揮同理心呢?
所以同理心是不能只是掛在嘴上說說而已,如果沒有經歷過相同的出發點與相同的旅程是難以體會的。譬如錦衣玉食的富二代向窮苦的小老百姓說有同理心,那麼對於捉襟見肘、不知隔餐何在的苦日子能有共識嗎?《莊子·秋水》:“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于時也。”,不就是指這樣的寫照麼。
凡事都說要有經歷過相同的際遇才能發揮同理心的,好像也不怎麼合理,個人的人生本就不同,其間差別可能有如雲泥,際遇怎麼能相同呢?還好俗語說:『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如果你真的富有同理心的話,天寒地凍的日子總有吧,試著脫下重裘就能感受到受寒的滋味了。都說飢寒交迫,看來飢寒的滋味應是同樣難受的了,所以說只要有心大概就容易體會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