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8日 星期四

誰是我

有人以「我是誰」為名著書,標題是「找回快樂與自由」;也有人以「誰是我」為名著書,標題是「意識的哲學與科學」。「我是誰」與「誰是我」的意思不一樣嗎?這兩本書我都沒看過,不清楚作者想要表達的內涵,不過以看來近似卻不見得對等的概念作探討,或許還蠻有趣的。
「我是誰」看來比較單純,不論處於哪個時期,那個「我」其實早已確定存在,也就是我現在既成的樣子。通常大家應該清楚「我是誰」,除非失憶了或者自我迷失了,那麼再次強調「我是誰」應有自我主張的意味,而作者的標題是「找回快樂與自由」,或許有尋求我的自在的想法。
「誰是我」的重點在於「誰」,那不見得是被我定義或主宰的,比如說全校第一名、民族救星或者某某企業執行長,會是某個被大眾認定或期許的標的。把那樣的標的認定為我,應有追求的意思,也就是原本可能還不是,在經過一番努力之後終於成真了,這當中存在著自許的情懷。
如果把「我是誰」與「誰是我」做個定位分析,會出現四個象限:「我是誰」與「誰是我」都清晰的表示本位與目標的認定都沒問題,人生充滿自在與自許;「我是誰」與「誰是我」都不清晰的表示本位與目標的認定都有問題,人生充滿迷失與無奈:「我是誰」清晰而「誰是我」不清晰的表示目標的認定有問題,人生將隨遇而安:「我是誰」不清晰而「誰是我」清晰的表示本位的認定有問題,人生會是被別人安排著的。
如果你認同上訴的定位分析,或者可以試著分析自己的人生方位,至於哪種人比較幸福呢?坦白說誰也不確定知道;或許同樣有此感慨吧,蘇軾在《洗兒》裡說:「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愿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