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6日 星期二

曲意求全

《道德經》抱一章第二十二:「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道德經擅於提倡相對的概念,以禪明陰陽、強弱、因果對待的道理,有時候人的思想是短視與偏執的,經此疏通腦筋才得以空明。
先來看第一段:如果大夥都是那樣恣意囂張著的,那麼社會怎麼祥和安寧呢?所以需要曲意謙恭以顧全大局;如果木材都是太過歪斜的,該怎麼當作棟樑呢?所以不是直接選取直的就是運用方法把他弄直了;如果地勢是窪下的,那就很自然的積盈著水了;如果用具壞了,就需要去更新它;如果見聞少的,就容易學得知識(或者說是成績不好的比較容易進步);如果可供選擇的太多了反而容易困惑的啦。所以有智慧的人懂得抱持一種相對的概念來看待紛亂多樣的世事。
再說第二段:不是只用個人的角度看世界,所以能夠明白更多道理;不是自我獨自的見解,所以可以彰顯眾人的智慧;不是只有獨自一人主張討伐的,所以容易討伐成功;不是自吹自捧的,所以能夠得到擁戴而能長久。就因為不與他人爭奪私利,那麼天下就沒有人可以與他爭奪公益了。所以自古以來所謂的「曲則全」,怎麼會是說著玩的呢!誠然是顧全得了大局而能眾望所歸的呀!
道理人人會說、愛說,能做得到幾則的已屬少數,而能夠融會貫通的就更加難能可貴的了。只有能夠弄明白道德經的理念推演,才能體會其中的奧妙與真締;有時候「道」是不需爭辯的,明白的人便已然明白了,於信靠之後便有所效應而不必爭辯啦。所以《論語·衛靈公》篇裡孔子也說:“道不同,不相為謀。”,因為很難溝通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