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得意相反,失意好像從來不是人們預期的,可是卻很難避免,所以俗話常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比如說書中自有黃金屋吧,很多家長奉為圭臬,孜孜不倦的教誨子弟用功讀書以便出人頭地;可是很奇怪,進來卻流行讀書無用論,路上仿佛多了ㄧ些流浪的碩、博士了。
失意雖然不是預期的,但卻仿佛可以感覺得到。好比起高樓之後不會是過一天樓就塌了,而是慢慢塌的。你說那已經意識到衰敗的人不知振作嗎?應該不是吧,通常是不思振作。司馬光的【訓儉示康】:「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失意之前的日子應該還蠻好過的,過慣了好日子的人很難再改變的吧,所以樓就慢慢地塌了。
失意的終點通常是一蹶不振,甚麼叫做一蹶不振呢?就是摔倒了之後再也爬不起來了。劉向《說苑.卷一六.談叢》:「一噎之故,絕穀不食;一蹶之故,卻足不行。」。一蹶不振的例子蠻多的,比如有人曾經風光,但失敗之後淪為街友了,淒慘之情令人不禁唏噓。
失意的終點有可能東山再起嗎?這關鍵在於決心。我說的決心不是愚公移山的那種決心,而是決心改變現狀,或者是想通了的意思。比如說某個博士鬱鬱不得志,後來想通了在市場裡賣起雞排來,據說生意還蠻好的呢。有時候,我反對「在哪裡跌倒就在那裏爬起來」的那種說法,在泥擰地跌倒了非要在原地爬起來嗎?換個乾爽的地方不好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