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6日 星期二

尷尬

維基百科說:「尷尬(吳語作間架)是人的一種情緒,是人對於表達自己的情感時感到不安。在社交場合上做一些行為時感到難為情而被他人目擊或揭露。在多數情況下,感到尷尬的人喪失了一些榮譽及尊嚴。」。有人說尊嚴是不可剝奪的,可是怎麼一尷尬就被剝奪了呢?
維基百科還說:「這種情感和羞恥相似,差別在於羞恥可以在個人情況下出現(而不需受他人見證)。而尷尬的行為多數源自社會的不接受,而非道德上的錯誤。」。既然不是道德上的錯誤,那真是太冤枉了,你說像這種情形是社會該修正,還是自己該多忍受呢?
尷尬如同台語的歹勢,可能受到某些壓力,更可能只是一種自覺。有句台諺說「歹勢是自己想的」,那麼尷尬會不會也是自己想的呢?話說「說者無意而聽者有心」,現代人的修養不怎麼樣,講話也很隨意,或者根本就不是在講你,如果你耿耿於懷的話是不是很不值呢?講話的人或許很快就忘了,聽到話的人晚上卻失眠了,多冤啊。所以奉勸諸君還是想開點吧,困窘多半是自己放不下的。
尷尬還有另一層意思,那是指處境困窘或事情棘手而難以應付。如果是這種情形的話,你認為誰可以幫得上忙呢?如果你平日樂於助人,或許有人回饋;不然的話只好自己趁早想點辦法了。事情擱著往往崩壞,早點解決或許損失會少ㄧ些。記得,英國諺語說過的,自助者天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