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8日 星期三

含糊

維基百科說:「日常語言中,含糊是無法避免的,甚至經常是刻意營造的結果。然而,在專業的文本中,人們通常會盡量避免含糊。」。維基百科所謂的專業不知道是不是專指科技界?不然的話文學界、外交界、社會各界等好像都不乏含糊其辭的情境以增加事情處置的彈性吶。
中國人是含蓄的,所以中國文學應該也是含蓄的,你看那中國詩詞有多少含蓄的作品便知一二了。含蓄的意思可能是不便明言,可能是心照不宣,也可能只是曖昧而已,端看當事人如何理解了。比如杜秋娘的《金縷衣》:「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有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請問這裡的君到底是誰、花又何指呢?可能真有其人,可能只是比喻,看來只有當事人知道真相了。
教育百科說:「外交辭令是國際外交場合常為顧及許多因素,所編與事實未盡相合的應付性質說法。後來比喻表面上動聽,實際上並不誠懇確實的話。」。外交應該是很慎重的事,而且國與國間的情誼能無誠懇可言嗎?可是外交界卻偏多外交辭令,可見得保持彈性外交的重要了,不然把話都說死了就怕將來找不著台階下了。
熟人之間的交談通常也是含糊的,比如常說的「那個」好了,應該就是你我熟知的事物了,如果你的確不知所謂的「那個」是哪個,那麼我們還算老朋友嗎?所以熟人間「那個」來「那個」去的,究竟是真的溝通明白還是只是唬弄兩句呢?反正就是「那個」了嘛,外人管不著的。還有,含糊與差不多是不一樣的,差不多是習性,而含糊卻是彈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