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1日 星期二

求學問

台灣已經實行十二年國教,上學已然成為每個人成長的一個必然過程了;可是古人上學不是想上就能上的,所以都說是求學而不是上學。求學的意思明白了,那麼「求學問」又是什麼意思呢?學了以後為何還要再問呢?是不是問了之後可以更清楚些,或者是讓教授對你更有印象而刮目相看呢?
唐.李節〈餞潭州疏言禪師詣太原求藏經詩序〉:“抑能知其然,未知其所以然者也。吾請言之。”曰“論者不思釋氏扶世助化之大益,而疾其雕鎪彩繪之小費,吾故曰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者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通常被用來譏諷那些沒有真實學問的人,那麼求學問是不是就是想知其然而且想知其所以然的呢?可是有些事情大家都知道會是那樣,但是到現在還是不清楚為何會那樣的呀。
孟子 告子章句上(十一) 孟子曰:「仁,人心也;義,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是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他說「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意思是說研究學問的道理沒有別的,只要去尋求失去的本心就是了。
如果求學只能學到前人已知的事,那麼人類從此不會再有進步了,所以求學問者除了想知前人已知的事,更欲知前人仍未知的事囉。已知的事可以問可以查,未知的事如何得知呢?所以凡事仍須懷疑,並從疑難處尋找真相。如果你偶能得知一二未知的事,那就是真有學問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