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4日 星期三

圍魏救趙

維基百科說:『「圍魏救趙」是兵法「三十六計」的第二計。原文注釋為:「共敵不如分敵,敵陽不如敵陰。」,意思是攻打正面強大集中之敵人,不如設法分散它而後再打;先打擊氣勢旺盛的之敵人,不如尋找機會先打擊敵人虛弱之地方。』。我們常說某人有勇無謀,就是沒有掌握住「共敵不如分敵,敵陽不如敵陰。」的竅門。
三十六計成名已久,有需要的人應該早已注意到了,必然加以防範,那麼眾所周知的「圍魏救趙」計謀該如何才得以實行呢?俗話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所謂的修行或許不是反覆練習,而是能夠靈活運用。豐臣秀吉也曾說過:「杜鵑不啼,謀之可也。」,這意思是說敵人當然不會把背面或弱點顯露出來讓你打,但是你可以製造機會呀。
維基百科還說:『「遠交近攻」是兵法「三十六計」的一計。原文為:「形格勢禁,利從近取,害以遠隔。上火下澤。」。原意為:「混戰之局,縱橫捭闔之中,各自取利。遠不可攻,而可以利相結;近者交之,反使變生肘腋。范雎之謀,為地理之定則,其理甚明。」。』。這「遠交近攻」之計或許就是你製造機會的好方法喔。
「圍魏救趙」原本是有典故的,『來自「孫臏救趙」的故事。周顯王十五年(公元前354年),魏圍攻趙都邯鄲;次年,趙向齊國求救。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援救。孫臏認為魏以精銳攻趙,國內空虛,遂引兵攻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果然逼使魏將龐涓趕回應戰。孫臏又在桂陵(今河南長垣)伏襲,大敗魏軍。』,所以「圍魏救趙」的原始背景是孫臏利用了魏國伐趙而國內空虛的機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