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0日 星期一

活性

維基百科說:『化學中,活性(Activity)即某物質的「有效濃度」,或稱為物質的「有效莫爾分率」。』。也就是說「有」並不代表一定有效,而無效的肯定是無活性了。比如說台灣現在有很多小黨,有些連名子都很陌生,既是政黨必然推派出人選參與競選,也必然會有選票,可是如果連一個都沒選上的話,這政黨的活性該存疑了。

台灣俚語說:「雞屎落土嘛有三寸煙」,比喻再沒用的人也有些許火氣,可是這樣的氣魄管用嗎?是男人的最怕被人數落為沒有氣魄了,可是這不是說有氣魄便行了,須於需要的時候顯露出硬頸來,不然被識破為「雞屎落土的那三寸煙」,那就差不多等於沒有甚麼了。

活性這麼重要,那麼有效的標準何在呢?簡單的說須能產生影響力。比如說每位考生都說自己很努力的呀,可是這麼認定是總是主觀的,一旦進入考場才有客觀的認定嘛。你說那考了九次沒過的抵得上那只考過一回卻過了的麼?該不會是要搬出國父的十次革命終於成功的故事了吧。

至於怎麼提昇「有效濃度」呢?有人靠腎上腺素陡升,有人靠運氣(有如神助),不過通常是靠平時努力得來的,使自己慢慢提昇到有效的程度。還有一種說法,有人因困頓而努力而產生出活性來。<論語˙季氏篇> 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孔子說了,困頓了的還不知道努力,那就實在太糟糕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