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日 星期二

感情用事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說〝感情用事〞是指「憑個人好惡和一時的情感衝動處理事情」。還舉例說:「你這樣感情用事,於事無補。」。也就是說〝感情用事〞通常是負面的指述,是應該避免的行為。可是人都是有感情的,也正因為有感情所以人間才有溫暖;那麼為人處事真的能夠理性從事,完全避免感情用事了嗎?

如果在戰場上,據說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喔,那麼站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好像真的不能再感情用事了。為了能夠消滅敵方的有生戰力,只要是能夠消滅敵方的辦法都是好辦法囉。可是打著打著怎麼就出現了反戰的聲音了呢?是良心被發現了嗎?還是覺得失去了人生的意義了呢?比如說在那可怕至極的越戰裡。

如果在商場上,有人說商場如戰場,應該也是無所不用其極的,如果效果還不錯的話。你是否發現商場上的手段經常是利用人性的弱點來行銷,也就是說你必須熟諳人性,然後利用人性。你想阿,一個熟諳人性的人會不會因而被人性感召了呢?那麼被人性感召了的又怎麼還能冷血的利用人性呢?會不會因此而精神錯亂了啊。

維基百科說:「人文可指人類文化中先進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進的價值觀及其規範。其集中體現是:重視人,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簡而言之,人文,即重視人的文化。」。如果人文的集中體現是:重視人,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那麼所謂的人文根本就是在感情用事的嘛。也就是說摒棄了感情用事的話,那麼人文好像就不再人文了;你覺得呢?

2025年3月24日 星期一

意猶未盡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在吃完一小碗好吃的擔仔麵之後,還在湯裡撈著最後的小蝦米、小肉燥,一副意猶未盡的樣子呢?國語辭典說意猶未盡意指興致、意趣尚未滿足的意思,那麼你覺得還有哪些事情曾讓你意猶未盡了呢?就是那種好想再來一段或者再續一會兒的,心頭有些悸動的莫名感受呢?

比如說一段難得的旅程吧,風景特別的好、氣氛也特別佳、而玩伴們更是難得的知己;可是美好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呀,旅途已屆最後一程了,難過的結束或告別無可避免的就要到了,而心底難免依依不捨的,如果可以繼續一段旅程該有多好呢?可是眼看著明天就要上班了,而為五斗米折腰的日子總是還要過的呀。

再比如說一段難忘的戀情吧,最中意的伴侶,最是難忘的相處,可是怎麼就處不來了呢?不經意的拌嘴、偶而相左的意見竟成了導火索,一發不可收拾了呢?難道真的是八字不合,還是有人刻意從中作梗呢?一定是這樣子的,明明喜歡的要命卻嘴硬地分手了。好糾結呀,該怪誰呢?

有人說妻不如妾,妾不如偷,而偷竟然還不如偷不著呢,怎麼會這樣子呢?其實也不是不滿意妻子的賢慧,可是心裡總是那麼癢癢的,一不小心就那個了呀。其實都是意猶未盡害的啦,明明心裡很清楚甚麼該做、甚麼不該做;甚麼不道德、甚麼犯忌諱,可是偏偏就忍不住了呀,只能自責囉。

2025年3月16日 星期日

檔次

百度百科說:「檔次,是指事或物好壞的等級、層次。」。而國語辭典的檔次解釋卻說:『1、檔期的順序。如:「片商已排定預計推出的影片,暑假開始,立即按照檔次依序放映。」。2、檔案的次序。如:「請依檔次將這些資料歸檔,以便調閱。」。』。同文同種的中華兩岸文化,為什麼隔了七十幾年之後就有如此大的差異變化了呢?

感覺上,國語辭典談的是時間的先後安排順序,或者文件的時間序,那麼時間的概念是甚麼呢?前後而已矣。再來看百度百科談的是好壞的等級、層次,這好像是在說空間的概念了。空間的概念是三維的,有高低還有前後、左右,所以除了等級的高低外,還多了前後、左右的層次囉。

維基百科說:「宇宙(英語:universe,拉丁語:universum)包括所有的空間、時間及其內容。」。那麼自古以來的中國人對宇宙的見解又如何呢?《淮南子.原道》:「橫四維而含陰陽,紘宇宙而章三光。」。漢.高誘.注:「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來曰宙,以喻天地。」。想想也是,人處於天地之間好像總是離不開空間與時間的。

或許有人要問,那麼到底是時間比較重要,還是空間比較重要呢?這個問題好比在問你看節目時到底是音頻比較重要,還是視頻比較重要呢?隔壁的阿婆不耐的說都重要啦,有聲音沒畫面的與有畫面沒聲音的同樣無趣的啦,誰要看這樣的爛節目呢!也就是說如果硬要把兩岸的檔次拆開來看的話,那也是同樣無趣的囉。

2025年3月6日 星期四

請鬼拿藥單

聽說「請鬼拿藥單」也是一句台語,只是這句台語通常只流通於政治界,或者是人們偶而談論政治類事件的時候才會使用。要了解這句台語,讓我們先來探討一下誰才是鬼。據說鬼是某人心中的陰影,那麼某人是誰呢?只要是誰的心中有那麼一點陰影存在,那麼此人便是某人了,而此人心中的陰影就是所謂的鬼啦。

鬼弄清楚了,那麼陰影是什麼呢?據說陰影是陽光下各物種自身的影子,也就是說只要是個物種,攤在陽光下便有些陰影了。比如說你站下陽光下,找一找你的腳邊便會發現自己的影子了。據說行得正的人影子會少一些,而多行不義必自斃的人的影子自然就會是一大片了;不信的話,各自找一下腳邊的影子便能明白了。

話說人有人道而鬼有鬼道,其實鬼也不是不愛講道理的;只是鬼的道理你能明白嗎?最重要的,鬼的道理你能適用嗎?既然無從適用的話,那麼請鬼拿藥單會是個什麼結果呢?醫生說治病須對症下藥,那麼實際的問題能靠虛幻的作為治理嗎?當然就是自取滅亡的了呀。

《論語·衛靈公》:「道,不同,不相為謀。」。也就是說人道的問題不能依靠其他邪魔歪道的方法來解決的,而這是早已明瞭的古訓呀。可是有些人利令智昏或者急病亂投醫的,才會胡搞瞎搞一通的囉。而所謂的「請鬼拿藥單」的真正意思其實就是「所託非人」啦,事情當然就會辦砸了呀。這麼簡單的道理怎麼就看不明白了呢?

2025年3月4日 星期二

自覺

據說春天到了之後啊,人特別容易打瞌睡了,於是唐朝有一位詩人叫做孟浩然的作了一首應時的詩《春曉》說:「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這首詩大家應該都是耳熟能詳的,因為在唐詩八百首裡總能找到它。我覺得這首詩特別有意思,它竟然把時序重疊轉折了;你看喔,處處聞啼鳥差不多是發生在破曉的時分,可是一下子立馬接上夜來風雨聲,表示已經入夜了耶,那麼作者是昏睡了一整天了嗎?還是說這是昨夜發生的事呢?噯,有點睡糊塗了說。

或許這種睡糊塗了的感覺正是孟浩然想表達的意象,在春天裡確實有種特別好睡的現象,尤其是在春雨連綿的時分。可是不是說一年之計在於春的嗎?怎麼可以在這個發奮圖強的時節裡嗜睡的呢?被別人遠遠超過了去該怎麼辦呀?老師們的諄諄教誨難道都忘乾淨了嗎?太不思長進了呀。

《敦煌變文.維摩詰經講經文》:「即是眾生宿業深重,根智差殊,小果之徒,障累未除,不能自覺。」。如果你也是覺得春眠不覺曉的話,那麼你便是「宿業深重,根智差殊,小果之徒,障累未除,不能自覺。」之徒了嗎?果如是,那麼孟浩然先生豈不是也是宿業深重、根智差殊之輩了呀。

《論語.先進》:「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那麼請問「過猶不及」是什麼意思呢?其實過與不及差不多是半斤與八兩的呀,誰也別取笑誰了。如此說來,「一年之計在於春」與「春眠不覺曉」猶過與不及者也,而其間的區別只在於如何自覺而已矣。

2025年2月22日 星期六

包容

《漢書.卷二七.五行志下之上》:「言上不寬大包容臣下,則不能居聖位。」。坦白說,看到這一段時有點被嚇到;這漢書的作者竟然敢說:「居於上位的皇帝,不能寬大為懷,包容臣下的諫言,則不可以居於聖主的位置。」。你知道在古代批評皇帝的罪過是要被抄家滅族的,幸好這漢書乃東漢朝廷的史書,而史學家的批評通常是會被赦免的;不過由此可見得古代的皇帝並非是那麼絕對的專制,仍須有容得下諫言的雅量,不然好像就別幹了呀。

既然連當了皇帝的都要有容人的雅量了,那麼一般人怎麼好沒有容人的雅量呢?話雖沒錯,可是做起來還是有難度的。比如說遇上很嗆的人,打一照面就被搶了一頓先,心裡當然不好受啦,於是脾氣也跟著上來了。再比如說遇上反應很遲鈍的人,盧了半天還在那裏耗著,誰有那閒工夫啊?就因為是沒有那麼容易做到的,所以才叫做雅量的嘛,就練一練待人處事的耐性囉。

也有人說我嘛都有容忍別人的無禮與批評的啦。是的,針對那些無禮與批評你最好是容忍啦,這好比在路上遇到一條狂吠的狗,難道你要趴下來與牠對吠然後對咬著嗎?當然只好容忍啦。可是總不能默默忍受著好像是默認了一般,該理清楚對錯還是有必要的,再不辯白的話,那就誤會大了呀。

其實容人的雅量並非等於容忍,其間的差別在於是否具備充分反擊的能力。也就是說不具實力的人通常只能容忍,而那些有能力處置的人卻不處置的話,那就是在發揮容人的雅量了。至於為何要發揮容人的雅量呢?可能是他覺得你是個難得的人才,或者覺得你的立場有些道理,或者單純地不想再多生事端。遇上這樣的人,或許就是你可以結交的對象,因為他的胸懷蠻大的。

2025年2月12日 星期三

委曲求全

《老子22章》:「曲則全,枉則正;窪則盈,弊則新;少則得,多則或。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文言文不好懂,成語典解釋說:「委曲才可以保全,屈就反而能夠伸展,低窪才能注水,東西舊了才能換新,少拿反而多得,貪多就會迷惑。聖人用平常心去看待天下一切事物,不堅持己見,才能客觀。」。那麼老子曲則全的觀點你也認同嗎?

有人說我明明就是老大,幹嘛還要委曲求全呢?是的,既然已經都是老大了為何還要委屈自己呢?可是如果是為了整體的和諧呢?比如說你是家裡的老大,當然是你說了算;可是家裡還有很多人啊,他們也是有很多意見的,難道你都無需顧慮他們的感受嗎?所以有時候啊你不要獨自做決定,反而讓他們去發揮囉;在這年頭這叫做團體自決的啊,在自由民主的時代裡這是很重要的概念喔。

如果你不是社會裡的老大,比如說市長不是你,而你必須在這個社會裡生存,那麼不再是你說了算啊,你必須聽別人的了。其實就算是市長,好像也不完全是你說了算,你還須聽議會的。所以囉,委曲求全是必要的,如果人人都能遵守這個法則,那麼社會將會安和樂利了。

團體裡如果有些人不想委曲求全,一定要爭個高下的話,一場紛爭就難免了。如果大家都不想委曲求全,那只好散夥啦。社會也是一樣,不能委曲求全的只好各立山頭相互較勁,如此一來這個社會將要分崩離析了。而社會不和的國家又怎麼能期望它國泰民安的呢?

2025年2月5日 星期三

顏回 vs AI

維基百科說:『顏回(前521年—前481年),字子淵,又稱顏子、顏淵。春秋魯國人。孔子七十二門徒之首。孔門十哲中德行科之一。被視作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位居孔門第一位。顏回年紀比孔子少三十歲,也有說法是比孔子小四十歲。家境貧窮,但能安貧樂道;為人聰敏、好學、不貳過、聞一知十;品行優越,孔子稱讚其賢德,是孔子心法傳承的直系弟子,但年僅四十歲就去世了,後世尊稱為「復聖」。』。顏回被孔子視為最得意的弟子卻短命,孔子嘗為此慨歎不已,那麼復聖顏子如今安在呢?

維基百科還說:「人工智慧(英語:artificial intelligence,縮寫為AI),亦稱機器智慧,指由人製造出來的機器所表現出來的智慧。通常人工智慧是指用普通電腦程式來呈現人類智慧的技術。該詞也指出研究這樣的智慧系統是否能夠實現,以及如何實現。」。AI不陌生吧,被視為當今最重要的科技發展。微醺客覺得啊,復聖顏子的特質與AI的好像差不多的ㄟ。

你看啊,復聖顏子為人聰敏、好學、不貳過、聞一知十,而AI當然也是聰敏、好學、不貳過、聞一知十的囉,稍微懂得AI的人應該都不會懷疑的喔。唯一不能掌握的是AI的品行是否優越呢?生存風險(「x-risk」)學派認為:『人類物種目前支配著其他物種,因為人類大腦具有其他動物所缺乏的一些獨特能力。如果人工智慧在一般智力上超越人類,成為「超智能」,那麼人類將難以或無法控制。』。也就是說十分令人擔憂的啦。

顏子短命令人慨歎不已,那麼AI呢?應該不會也是短命的吧,除非人類認定AI即將不能控制不該被發展下去了。可是,AI被各大強國視為突破的手段,深怕被他國領先了去,怎麼能夠放棄了呢?科幻作家艾西莫夫(Isaac Asimov)在著名的「機器人三法則」中提出:「一、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因不作為使人類受到傷害;二、除非違背第一法則,機器人必須完全服從人類的命令;三、在不違背第一及第二法則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那麼你認為「機器人三法則」是否能夠使得AI的品行足夠優越的呢?

2025年1月30日 星期四

什麼是你想要的

或說人的慾望無窮,那麼有什麼是你想要的呢?有人說啦當然是財富囉。是的,都說有錢萬能,而無錢是萬萬不能;可是錢多了也有很多煩惱的呀,一直怕被別人惦記著,還要擔心那些時不時發生的資產泡沫化,怪可怕的呀;晚上都因此而經常睡不好,這種當守財奴的日子過得可真辛苦啊。還有人說富不過三代,富家子孫好像都不怎麼想奮鬥了。

財富不好弄,那麼名譽如何呢?受人景仰的感覺是蠻好的呀,整個人都輕飄飄了起來,彷彿走起路來都有風了。可是有名望的人應該要有公眾人物該有的樣子,生活起居一點都不能馬虎,生怕一個不小心露出破綻來呀,這樣的日子你還過得慣嗎?還有人說人怕出名豬怕肥,隨時隨地都有人盯著的,哪怕是一丁點的瑕疵都要被放大好幾十倍來看的喔,這樣子你還承受得了嗎?

名譽也不好受,那麼信用如何呢?男子漢敢做敢當,那麼維護個人信用當然也是必須的嘛,而且只要信守承諾就可以啦。俗話說各人造業各人擔,年輕氣盛時體力充沛,要信守承諾比較沒有問題;可是年紀大了以後啊好像只能提當年勇啦,這時候最好謹言慎行,以免信用破產了導致晚節不保哟。

也有人說要追求成就,以免辱沒了此生。如果所謂的成就是自我認定的,這比較好辦,自我默默努力便可以了,早晚能有些成就。可是如果成就一定要靠別人來認定成就,那就有些難了;你想啊,別人與你非親非故的幹嘛要認定你呢?除非你真的能造福眾人,讓人覺得受到你的造顧,與大夥好像一家人。

2025年1月21日 星期二

火侯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七.酒食》:「每說無物不堪喫,唯在火候,善均五味。」。如果按照段成式的論調,你只要能控制好火候,那麼就能烹煮任何食材,再也不會出現難吃的食物囉。既然控制好火候如此重要,那麼控制好火候意指什麼呢?國語辭典說:「火侯係指火力的大小與時間的長短啦。」。

如果國語辭典的解說還是不能讓你領悟的話,我再舉一個淺顯易懂的反面教材吧。有人進行野炊,經過一番奮鬥之後終於煮完一鍋飯;可是眾人卻難以下嚥,因為他煮出三色飯來了。話說一鍋飯能煮出三種風味來那豈不是很有創意的嗎?怎麼就難以下嚥了呢?有玩過野炊的朋友調侃說,三色飯係指上層夾生而下層燒焦的飯啦。

野炊當然少不了烤肉囉,那麼不當的火候又將如何呢?其實效果是差不多的,即外表燒焦而內裡卻仍未熟的喔。你說怎麼會這麼慘呢?其實初次嘗試烤肉的人很容易發生如此狀況的,因為你既不懂掌控柴火的溫度也不知食材的易熟程度啦。通常烤肉要用文火慢慢地烤,而且要刷醬並翻面,急不得的。還有啊,未解凍的食材容易只熟表面而裡面還是冰的喔。

烹調菜餚時大概需要同時調理很多種食材,而各種食材需要烹煮的時間可能有很大差別,那種不易熟的要先下鍋,待差不多快熟了時才把容易熟的下鍋,這樣才能同時煮熟的哟。還有啊,有些食材需要爆香之後才能呈現風味,這種差不多是起油鍋時就同時下鍋的;可是其他食材還要弄上一陣子才會熟的呀,那麼快要被燒乾的鍋子該怎麼辦呢?就加一點水吧,運用鍋底水蒸氣烹調的效果不會輸油煎的喔,而且少用點油也比較健康的嘛。

2025年1月16日 星期四

這不是我想要的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這似乎說明了很多事情的發生並不是你我想要的,那麼面對這些突如其來的狀況該如何面對的呢?比如說有人想要避孕卻意外懷孕了,而有些人想生小孩卻發現怎麼也生不出來了;可是人生還是要繼續過的呀,總不會因此而告終了吧。

現代人的生活忙碌,假期的調節起了重大的調劑作用;可是好不容易安排出去旅遊卻遇上了下雨天,該怎麼辦呢?宋 蘇軾《飲湖上 初晴后雨》說:「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如果你有如同蘇軾般豁然的胸懷,那麼縱使下了點雨又豈能壞了你的雅興呢?

有人說:「麵包落地的時候,永遠是抹奶油的一面著地。」,若按你說,怎麼會那麼地衰呢?想收拾都難。是的,如《莫非定律》所說的:「如果有多過一種方式去做某事,而其中一種方式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這樣選擇。」。所以囉,你做事必須有防微杜漸的心思以及亡羊補牢的覺悟啊。

明.湯顯祖《南柯記》第八齣:「似蟻人中不可尋,觀音講下遇知音。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陰。」。有時候啊想幹點大事總是遇上多番阻饒,而不經意的作為卻收穫頗豐,那麼你又該如何處置?有人說啦,當然是順其自然的囉(順勢而為),不然還要硬著麼(橫柴入灶)!那麼,你說呢?

2025年1月6日 星期一

唱一首歌給天上的星星

有星光的夜晚是迷人的,那麼你會想做些什麼嗎?小孩子說當然是唱歌啊,不然能做什麼更棒的事呢?這主意或許不錯,你想啊,等你年紀大了,顧慮的事情多了以後就不好意思唱了。比如說唱得不夠好聽之類的,或者是怕吵到別人,或者是心情不好;反正能顧慮的事太多了,再也不能開心唱歌了。

有人說在星光迷人的夜晚當然要談情說愛啦,不然還能幹什麼呢?是的,如果在星光迷人的夜晚忘了談情說愛的話,那麼還有更棒的時候嗎?白天要工作,而且太熱了,太醒目太不搭調了;你想啊,趁著夜色、趁著星光,不羅曼蒂克也難,那麼你還要猶豫什麼呢?別辜負了吧。

還有人說在星光迷人的夜晚最適合冥想與神遊了,沒有光害、沒有干擾,只有心靈與太虛的聯繫,唯有如此你才能神遊太虛的呀。也就是說星光迷人的夜晚是個難得的意境,千萬別再錯過了。不然的話,你看那些蟲兒在星光迷人的夜晚裡是不是唱得特別大聲呢?那是在提醒你啊,別辜負了啦。

有人說為什麼要對著星星唱歌而不是月亮呢?那是因為月亮只有一個,過於熱門了,沒空理你的;星星就不一樣了,你大可以挑一顆你喜歡的,對著它唱歌、對著它訴說心事,他會很專心陪伴你的。還有啊,星星們也都是有靈性的,不可以吵鬧、不可以惡言相向;不然的話會躲起來的,不再理你了。

2025年1月2日 星期四

雨過天青

你或許知道雨過天青係指雨後初放晴時的天色,但你知道這是出自誰的說法嗎?清.朱琰《陶說》卷二:「後周柴窯,柴世宗時燒者,故曰柴窯。相傳當日請瓷器式,世宗批其狀曰:『雨過天青雲破處,者般顏色作將來。』」。皇帝欽定的瓷器夠有意思了吧,那麼你注意過雨後初放晴時的天色嗎?都說是美極了的。

為什麼雨過天青色好看呢?因為那是地球大氣層的本色啊。你想啊,如今的空氣頗髒,有時候還灰濛濛的一片呢,當然看不到地球大氣層的本色囉;可是如果下了幾天的雨,把附近的大氣都洗乾淨了,你才偶而看得著的呀;而這樣的時刻畢竟是頗為難得的,因為過不了多久又要被弄渾弄髒了。

想要弄個雨過天青色的瓷器可難透了,維基百科說:「柴窯,據記載創建於五代後周顯德初年(954年)河南鄭州(一說開封),本是後周世宗帝柴榮的御窯,所以從北宋開始稱為柴窯。柴窯作為歷史上的六大名窯之首,實至名歸。」。而柴窯只有天青色(即藍色),清蘭浦、鄭廷桂在《景德鎮陶錄》一書中說柴窯瓷:「為諸窯之冠」,並說柴窯瓷久不可得,即使殘件碎片,也值得珍重,用作服飾、帽飾、把玩件。世間傳說柴窯瓷片光芒奪目,甚至能夠阻礙箭矢(寶瑩射目,光可卻矢)

話說天老爺才能弄的顏色能不絕美嗎?可是想要得到一小片柴窯瓷的殘件碎片都很困難,那麼為何執著於人造的殘件碎片而漠視於抬頭可見的珍品呢?雖然天青色只出現於大雨(久雨)過後的短暫晴空,但那畢竟是可遇可求的。就讓我們過幾回與皇帝一般見識的癮頭吧,一同徜徉在清純的藍天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