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5日 星期六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意指不同的地理環境滋養出不一樣的生活方式,或者說是培養出不一樣的人文環境來。那麼某一方特定的水土就必然養出某種特定的人嗎?還是說客觀條件只是提供了某些機會,如何造就成特殊的風土民情還是有賴人為的長期努力呢!
譬如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吧,靠山的人可以是打獵也可以是耕種,靠海的人可以是捕魚、可以是養殖,甚至是經商,所以說選擇的範圍與差異其實還蠻大的,那麼獨特的習俗是如何選擇與發展的呢?再譬如說徽州人明明住在山裡,卻一窩蜂地外出經商,難道會是住山裡的人比較會算計嗎?
再舉一個台灣自身的例子,台灣的原住民多半是打獵與刀耕火種的,因此多半住在山裏頭;可是移入的漢人最想開墾的卻是平原地帶,而且是種植需要精耕的水稻,反映出的是不一樣的文明會選擇較適合自己的環境,看似與水土無關。可是山裏頭的原住民不論是哪一族的,生活方式好像差不了多少;而山腳下的不論是閩南、客家還是外省的,生活方式也都很接近,似乎與水土脫不了關係。
話說文化的發展是多元的,也是傳承的,外來的種族會帶來既有的文化與生活方式,譬如說原住民都源於南島語系,而閩南、客家還是外省的其實都是漢人,所以固有的文化本來就不同,表現出來的應該也是大異其趣吧。
如果說漢族移民到在非洲土地上,會是個甚麼光景呢?,還會有水稻的文明嗎?據說美洲的印地安人是從東北亞穿越白令海峽過去的,那與習性應與滿洲人、蒙古人相當,你能看出印地安人有滿洲人、蒙古人的影子嗎?看來越說好像越不能明白了,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生活的特色受到既有文明與水土的共同影響,單從一方是找不著答案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