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6日 星期一

人性本善(惡)乎!

維基百科說:「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對人性本來是善的看法;同為儒家的荀子相持性惡論則相反,認為人性本來就是惡的,「其善者偽也」,為善是後天教育的結果。」。可是,《孟子·告子上》卻出現告子曰:「性猶湍水也,決諸東方則東流,決諸西方則西流。人性之無分於善不善也,猶水之無分於東西也。」。那麼人性到底是如何的呢?
話說戰國時代百家爭鳴,人性善惡應無主流的說法。而漢武帝獨尊儒術以後,儒家學說盛行了一千多年,則人性概以本善著論。這個影響還擴及中文文化圈,舉凡韓、日、越、琉球等所謂的藩國,相信都是跟著主張人性本善的吧。
民國以後朝廷制度已不復存在,民眾思想改為遵從世界性的價值觀,所謂的善惡觀點產生了極大的改變,顛覆了以往的種種想法,此時人性如何似已無定論。若依科學的觀點,人類忝為物種之一,人性概依生存本能為準,這與道德善惡似無直接關聯,所謂的道德觀都是後天萱染的。
如果人性是指未受感染的本性,那麼人性應是恆常的,而善惡係為當代的價值觀,會隨著時代的改變而變,那麼人性就應與善惡無關了。譬如古時候忠君即愛國,如果有人提倡民主,那是罪大惡極的,怎知千年以後竟成了普世價值;又譬如古時候男尊女卑,女流稱帝肯定是離經叛道的,而千年以後女總統卻正在流行著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