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2日 星期二

殷鑑不遠

《詩經.大雅.蕩》:「殷鑒不遠,夏后之世。」。殷鑒不遠算是常見的成語,寫作文時偶而用得著吧。據說銅的使用始於殷商時代,可是殷商已經以銅製作銅鏡了嗎?不然怎有殷鑒之說呢?還是殷鑒只是個比喻,其實說的是殷商時代可資借鏡的故事呢?不過如果銅鏡都還沒發明的話,這鑒字該做何解釋呢?

說是殷鑒不遠,其實殷鑒豈能不遠,差不多是三千年前的上古傳聞了,當時的文字仍為甲骨文,占卜用的,好像還沒用來記載歷史,也好像還沒有史官的制度呢。所謂殷商歷史大概都是遠古傳說或者考古得來的,可信度仍需存疑,以此為鑒實在有些牽強。

我們還有另一個成語「前車之鑑」,《荀子‧成相》:「前車已覆,後未知更何覺時!」,這麼說就比較合乎邏輯了,前車剛發生的事印象深刻的很,還不知記取教訓就有點那個了啦。只是這前車究竟是指哪個前車必須表示清楚,不然也有呼嚨之嫌。

有一陣子流行所謂的「差不多先生」,意指缺乏實事求是的做事態度。《陳書.卷一九.虞荔傳》:「夫安危之兆、禍福之機,匪獨天時,亦由人事。失之毫釐,差以千里。是以明智之士,據重位而不傾,執大節而不失,豈惑於浮辭哉?」,處事沒有實事求是的話,後果恐怕很難弭補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