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5日 星期一

有病當醫

宋·周敦頤《周子通書·過》:“今人有過,不喜人規,如護疾而忌醫,寧滅其身而無悟也。”。這樣的說法或許太過嚴厲,可是現代人常患「寡人有疾,諱疾忌醫。」的卻是不爭的事實,為甚麼會這樣呢?或許是生了不體面的病、或許是忙到忘了、或許是成藥方便買、又或許是覺得身強體壯小病無妨吧,總之就是不怎麼愛看病。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博善化之虛名;潰敗決裂乃至此;養癰貽患;我之謂也夫!”。小病養成大病看來也是古來就有的行為,或許剛開始時感覺不出來這是會要命的,所以不怎麼在乎,可是等到病入膏肓,想醫治恐怕來不及了。古今多少名人就是這樣斷送掉了的,殊痛惜哉。
身體有病或許比較容易察覺,很多時候患的是心理疾病不痛不癢的,可是傷害程度比起生理疾病有過之而無不及。譬如很多患憂鬱症的,都是要到很嚴重了才被親友發現,才去就醫。值此工作壓力日沉的當下,實在有必要培養些警覺心,用來發現自己是否生病了。
按說人類是高等有機體,必須依循高等有機體的養護模式,那就是必須依靠平時的保養,所以有病即當醫。據說壁虎的尾巴掉了,還可以再長出來;螃蟹的腳斷了,也是長得出來的;鯊魚的牙齒掉了,也可以源源不斷的補上;人類的身體最是差勁了,甚麼都不行的,要不是醫學發達怎麼能長壽,所以如果有病不醫,那是活得不耐煩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