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9日 星期一

文化

維基百科說『對「文化」有各種各樣的定義,其中之一的意義是「相互通過學習人類思想與行為的精華來達到完美」。』。這好比每個人都擁有家庭生活,可以相互學習與影響,更可以傳承家風。據說個人的人格有一大部分是在家庭裡塑造的,而另一部分在學校、團體裡補足。
對當地人來說,文化是一種共同的習性、大眾熟悉的樣子,所以逢年過節會有類似的慶祝活動。譬如元宵節必辦賞花燈的盛會,中秋節必有烤肉的活動,下班了逛逛夜市打打牙祭的才像個華人;可惜啊現在的年味是越來越淡了。對外地人來說,文化是一種印象,成為該地的代名詞。譬如巴西的嘉年華、西班牙的鬥牛、法國的時裝等。有時候特殊食物也成為一種印象,如韓國的泡菜、日本的沙西米。
看起來文化好像與人際的生活與互動脫離不了關係的,可是如果與大眾生活脫離的是否就代表沒有文化了呢?其實文化可以不是通俗的,譬如用毛筆寫字的書法是眾所周知的中華文化,可是現代人早已經不使用毛筆寫字了,並不會降低書法的文化價值。還有如果讓大眾覺得陌生的是否代表沒有文化了呢?其實文化也可以不是時尚的,譬如說古玩字畫、金文雕刻等都是一些老東西,據說老酒是越陳越香的,不知您相信否?
其實文化應是跨越空間的,就算沒有就近得到當地民眾的積極回應,依然可以在遠處引起迴響。譬如說大隱隱於市吧,市場裡龍蛇混雜的,不見得有很多同好存在;幸好網路是暢通的,只要能引起共鳴,可以不分國籍、性別、年齡、宗教,一樣可以一起唱著同樣的歌、作著同樣的夢、訴說著同樣的故事。
其實文化應是跨越時間的,有些創作在創作者在世的時候沒沒無聞,死後才開始大行其道。例如孔子的儒學沒有立即得到當世的認同,一直到了漢代才終於發揚光大;例如印象派的畫風在當代是被排擠的,而死後多年的身價越來越高;這意思是說有價值的東西在等待識貨的人,有時後思想太先進的,需要隔個幾代才能讓人有所體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