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0日 星期五

心念

《尚書·大禹漠》:“帝念哉!念茲在茲,釋茲在茲。名言茲在茲,允出茲在茲,惟帝念功。”。這一段話有些奇特,念念叨叨的有點像是老媽子的叮嚀,難道這是聖明的大禹臨老時的囈語麼?看來不應該是,否則不會編入尚書這種經書裡,那麼會不會是大禹十分介意的事呢?
通常會被指為念茲在茲的,是縈繞心底的懸念。如果你的心念是可以訴諸大眾的,甚至可以用來號召群眾,譬如反清復明、還我河山等眾家英雄好漢念念不忘的國家民族大業,雖不便公然示眾(應該會被砍頭),卻能暗中招集有志之士。還有像是先總統蔣公的反攻大陸,現在幾乎已經淡忘了,當年可是全國上下念茲在茲的頭等大事。
如果你的心念是偷偷在心裡滋長的念頭,那就有些麻煩了,不但不方便對人傾訴,甚至還須克意隱密著。譬如說那圖謀奪嫡的眾皇子、或者圖謀大位的家臣,這樣的心思只能是內心的秘密,暗自盤算經營著的。再譬如說偷偷愛上了不該愛的人,除了午夜夢迴時唉聲嘆氣,或者放在心底不停的癢著,癢到受不了以外,還能跟誰說呢?
俗話說妻不如妾,妾不如偷,而偷得著的竟然還不如偷不著的,那是為甚麼呢?如果說已然到手了的,想看就可以拿出來觀賞把玩一番,再珍貴的也已無需懸念的必要了是吧;可是那仍未到手的到底有甚麼好呢,如果不能把它弄到手的話總是無法體驗的,所以越想就越想要了,而心底也不自覺的癢了起來。
心念可以是宏大的,也可以是曖昧的,可以是光明的,也可以是隱晦的,都說甚麼樣的人就玩甚麼樣的鳥,甚麼樣的心性就有甚麼樣的意志,所以《禮記·大學》說:「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講到大道理好像就有些酸,換句白話吧:想到那些不該想的,就不該讓它成為心念,不然就麻煩大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