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齊·孔稚珪《北山移文》:“風情張日,霜氣橫秋。”。原文的意思是指北山山神形容某人在北山隱居,那種情懷有如張射的日光,嚴霜般的氣勢瀰漫秋日的天空;可是,教育百科說老氣橫秋本形容人老練而自命不凡,毫不謙虛的樣子,今為形容人沒有朝氣,暮氣沉沉的樣子;怎麼隱者的情懷會演變成毫不謙虛或者暮氣沉沉了呢?原來是〈北山移文〉的作者諷刺周顒把隱居一事當成他成名的晉身階了。
成語的意義演變好像是經常發生的,以適應後來的流行與用途,像這樣從霜氣演變成老氣再演變成暮氣,就是很典型的例子了。如果以霜氣形容自命不凡似乎已有些勉強(無意與有意的區別),至於自命不凡的老氣與暮氣沉沉根本就是相反的兩件事了,不屈與頹廢的怎麼會被連成一氣了呢?
與「老」相關的成語還有「倚老賣老」與「老驥伏櫪」等:紅樓夢˙第七十一回:「這費婆子倚老賣老,仗著邢夫人,常吃些酒,嘴裡胡罵亂怨的出氣。」,倚老賣老是仗著歲數大擺老資格的意思;曹操〈步出夏門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很清楚的老驥伏櫪就是志在千里的意思;這兩者的差別在於無心與有心。
人當然是會老的,可是老的要有老的道理,不能仗著老資格儘說些胡塗話,不然已過氣的人還能指望別人的尊敬麼?老人的經驗當然是豐富的,可是不見得還適合如今的氣候,況且嘮嘮叨叨的恐怕只會引起反感而已;如果名氣在外或者智慧呈現在態度上的,不妨等有心人來請教時才好出手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