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參觀某城市的博覽會,由於人潮眾多,餐飲場所ㄧ時容納不下眾人同時用餐,群眾只好散落於會場個角落的休息區,再推專人至餐飲區購餐。群眾裡當然少不了很多老弱婦孺,杵在休息區裡嗷嗷待哺的,這使我想起家庭角色的扮演以及社會分工的種種現象。
《莊子·列禦寇》:“巧者勞而知(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按照這種說法巧者辛勞而智者憂慮,只有無能者才是最幸福的,那麼大家應該搶著當無能者囉;其實不然,無能者通常是沒有尊嚴的,而巧者與智者雖然勞心勞力,卻支配著社會資源與榮耀,那些無能者如果能擠出些能力的話,夜半就搶著卡位了。
你有沒有聽說過,機車頭必須夠重才能拉得動後面的車廂;按理說為了省能源的話,機車頭應該減重才是,這豈不是背道而馳了麼?可是事實確是如此,須有負擔才能有所成就。舉例來說,單身的沒有負擔,應該較能發揮,可是事實上只有成家了之後才開始發憤圖強,也只有成家之後才容易成就事業,不是嗎?
還沒成家之前當然是單身的,也就是說每個人都經歷過單身的歲月,那麼單身的最大遺憾是甚麼呢?沒有家庭負擔的人可以運用更多資源,按理說單身的應該比較幸福些才是,可是單身的人覺得幸福嗎?他們覺得最可惜的竟是無人可以分享他的快樂,於是經常午夜夢迴悲從中來,年年期待著可以儘早結束單身生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