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5日 星期四

說甚麼五四三

全民詞彙說:『口語的「五四三」是指不正經或一些沒意義的話。原是方言的「無事參」或「無參事」,後諧音演變近似今日口語的「五四三」』。可是也有人說「五四三」源於詩經《關雎》,詩經305篇中,以首篇《關雎》的段落最為特殊難定。《關雎》章法段落分成【五章】、【四章】、【三章】等,所以凡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者謂之五四三也。。
前段的解釋都是引經據點的,這樣的解釋較適合所謂的讀書人,那麼一般老百姓的說法是甚麼呢?其實就是很白話的「有的沒有的」的意思啦,這樣的說法無所謂的正面或負面的意思,單純泛指可能出現的種種情形,但就是「缺乏具體的答案」。如果換成講政治的場合,或許就是目前流行的「講幹話」了,那肯定是負面的了。
口語的意思,通常決定於說話的人或場合,譬如說一群人正在閒聊,互相調侃儘說些「五四三」的,那只是指人專說些「有的沒有的」不怎麼營養的話而已;又譬如說在政治場合上被影射為「五四三」的,那大概嫌你「講幹話」了;再譬如說學術研究的專業場合,引經據點的「五四三」,或許是指書生正在掉書袋吧。
佛家有「相由心生」的說法,它的故事是說有位雕塑家喜歡雕塑夜叉及各種妖魔鬼怪的塑像,久了之後覺得自己的相貌越來越是醜陋;後來求助於某寺廟長老,勸其改為雕塑觀音像(慈祥、善良、聖潔、寬仁、正義的化身),半年後他驚喜地發現自己的相貌已經變得神清氣朗,端正莊嚴了。如果你是那專講或愛講「五四三」的,那麼久了之後你或許就是那「五四三」的人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