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2日 星期日

學習能力

據說雅典著名政治家梭倫說過「活到老學到老」,如今這句名言廣為流傳並得到大眾認同,可見得學習的重要性;人當然要活到老(除非意外),可是真的有學到老嗎?還有,學了那麼久的老學生了,那麼學習能力應該練得很不錯吧,可是當你問他該如何學習時,可能還是一問三不知。
最原始的學習應是模仿,譬如西施捧心的樣子據說很迷人,傳說同村的東施便有樣學樣的,於是弄出了東施效顰的典故;譬如鄰村的阿婆很會煮茶葉蛋,結果造成聞香下馬、趨勢若鶩般的轟動,看了眼紅的人便紛紛學習之;模仿與填鴨好像是一對孿生子,只是一個主動而另一個被動,你說我們從小是不是都被填鴨長大的!
人有「聖、賢、才、智、平、庸、愚、劣」之分,當大部份人還在模仿之時,便有智者想起了應該要有些變化才是,那麼該怎麼變呢?那就是做到以往不能達到的功效,或者是新的應用。原理當然還是相同的,可是拐個彎之後便發現路子其實還很寬,好像發現了柳暗花明的另一村。
俗話說一樣米養百樣人,本來學習別人的應該是要懂得尊師重道的對吧,可是有些人就不是這種德性,學完了還要回過頭來思考老師的道理是否周全,有甚麼沒考慮到的,甚至有人還會自創一格另闢山頭呢。那不走老路的當然容易受到批評與責難,可是很多新路好像就是這麼來的。
都說路是人走出來的,只是新路必定是從某個老路分岔出來的,只是越走越遠罷了。如果你慣走老路,應有挑選捷徑的能力;如果你覺得老路沒多大意思,找條新路走當然有趣多了,只是在老路上習得的技巧與竅門不應完全背棄(,人總是不能忘本的嘛),話說你的新路也將是後人的某條老路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